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读书笔记之:(1)认知驱动——周岭;第三章、第四章

2022-02-07 14:34:19  阅读:177  来源: 互联网

标签:知识 第三章 事情 读书笔记 情绪 自己 学习 周岭 我们


人的负面偏好

  • 人对于坏事的敏感程度总是高于好事,我们的世界总是会因为一点点负面事情而变得特别糟糕。
  • 一句批评的话能造成的伤害起码需要 5 个善意的行为才能弥补。因此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只要努力让自己不制造负面情绪就算是很棒的原则了。
  • 大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想维持平衡,因为这样消耗能量最小,因此,不管别人对我们多么好或者多么糟糕,我们最终都会适应,但是越是这样我们越是需要关注最亲近的人的感受,不要以为他们的好都是理所应当
  • 我们的大脑是有注意力分配的,符合“近大远小”的规则,因此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放大我们关注的事物的权重,因此我们生活中往往行事偏颇,而且总是容易被一点坏事情影响认为生活失去了意义。

走出二元世界

  • 成人的世界是模糊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因此很多事情不要只分对错
  •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始终要强调:(1)想要实现他并不容易;(2)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我们要学会在世界中学会包容万物,逍遥自在。
  • 人们之所以有二元的思维,是因为二元对立的世界是稳定的,东方的哲学有阴阳,人类性别分男女,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位是比特,即:0,1,这些二元的东西是非常稳定的而碰巧人类的天性也是追求确定的东西。但是成熟的人可以忍受复杂和混乱,甚至积极地改变自己,比如从一个人身上看到缺点和优点而非简单地将人分成好人和坏人。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人们只能容纳自己接受的事物,而无法接受自己不喜欢的。
  • 东方哲学除了讲阴阳对立之外,我们还有巨大的智慧,即:阴阳相互转换,相互调和,阴极则转阳,阳极则转阴,物极必反。而西方的哲学中似乎并未强调这一点。
  • 坚持非黑即白的人容易缺乏耐心,因为他们总是需要知道确定的结果之后才能安定下来,否则就会浮躁不堪,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不确定性。
  • 我们要学会在复杂的世界中避开二元对立的思维,而非完全抛弃这种思维,我们要学会的是保持灵活的思维,而且我们也不应该害怕失去自我,因为避开二元对立并非人云亦云,只是更加博采众长,对生活的更多现象采取更加广泛地思考,这样的做法并不是随波逐流。

别想一劳永逸

  • 花椰菜之所以能抗毒,是因为富含萝卜硫素,这种毒素被人体摄入后会激活应激系统,会产生抗氧化酶,从而可以让我们变健康。
  • 太大的压力和没有压力都不是好事
  • 我们要保持在舒适区的边缘不断游走
  •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示:能量会自发地从多处流向少处,高出流向低处,因此如果我们不主动地输入能量去维护这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就会趋于混乱、瓦解和消失
  • 聪明的成长者无论面临巨大压力还是处于舒适区都会刻意保持适度的难受。
  • 最好的训练状态 85% 容易和熟悉的部分,15%困难状态,也可以看成 二八定律,这样的任务分配可以让我们迅速成长。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 我们要了解很多“自律”背后的机理,而不是盲目靠意志力去坚持,因为意志力本身是很宝贵的资源。因为当我们真正看清楚做一件事情的好处之后,我们就会觉得不坚持下去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 我们要主动发掘一件事情的长远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坚持;如,乔布斯的真正目标不是生产苹果手机而是为了改变世界
  • 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在他的眼界之内,一个人在现实世界能够走多远,其实在他心中早就标记好了。
  • 我们的潜意识有本能脑和情绪脑共同控制,它的力量比意志力的力量要大很多,所以我们的成长可以分为显性的“能力成长”,和隐形的“心理成长”,当心理成长滞后于能力成长的时候,会限制我们自身能力的突破,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变得更好,而潜意识没有接受的时候,我们就会搞砸计划,变成原来的自己。所以让潜意识接受我们进步之后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个人认为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通过不断阅读提高自己的认知,并且提高自信,认为自己配得上某些成就或者对某些事物敢于设想,因为如果一件事情不敢去想就更谈不上敢去完成和实现了。
  •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感觉到自己是在坚持,那么就一定会有牺牲感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委屈和吃亏,这样是很难坚持到底获得成功的。而这种认知也是由于我们的 “负面偏好” 导致的,我们会更加倾向于关注坚持所带来的 “痛苦”,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转换思维,让我们的大脑更加关注于“收获”,即:正反馈机制的建立很重要。
  • 看清机制,防止盲目的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的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的愉悦。

遇到问题写下来

  • 将问题写下来可以缓解糟糕的情绪,因为当情绪产生时,理性会退居二线,而人类的情绪脑的力量远大于理智脑,所以我们情绪处理的优先级会远高于理性。但是情绪脑在智能方面又远低于理智脑,他只能粗糙地将事物分为 “有利的” 和 “有害的”,情绪发生很快而且往往剧烈,这是因为我们的情绪脑使我们较为原始的脑区,情绪脑的反应是本能性的,他需要帮你在极端的情况下迅速调用你的身体和脑力资源来帮助自己保住性命,比如在远古时期遇到野兽,我们的情绪会瞬间帮我们决定是打斗还是逃跑,因此情绪处理事情很直接也很剧烈,因此情绪很容易走向极端,而写下来的过程我们会调用理智脑,在我们写下来的过程中我们会调动更多的理性资源进行理智的思考,对目前的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完全地抑制住情绪脑。
  • 人脑海里每天会有 1.2 万 -6万个念头,而这些想法往往使我们分心并且具有负面偏好,而当我们把要进行的事情写下来,我们可以启动元认知,清空我们的工作记忆。
  • 工作记忆:每个人大概只有 7 个脑力小球来让我们进行思维活动,而那些念头会轮流占用这些资源,而我们想释放这些资源只有两个途径:
    • 在现实世界中完成这些念头让事情闭合,释放资源
    • 在虚拟世界中审视,写到纸上,欺骗大脑事情已经闭合,释放资源。
    • 因此当我们写下来的时候,这些念头被审视了一遍,大脑会认为我们已经处理过了,也就不去想了。
  • 真正的行动力是 “清晰力” 而非 “意志力”,当我们觉得做这个也行,做那个也行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做最简单、舒适的活动——娱乐,因此我们要对当前的任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即:下一步马上要做什么,我们要防止自己进入 “选择模糊” 的陷阱,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下一步计划写下来。
  • 写下来的过程是对思路梳理的过程,会让原来模棱两可的下一个步骤变得更加清晰,这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就是 “想与写” 的距离。
  • 想、说、写代表了三种程度的思考能力,因为这三种活动关联的知识数量和密度是不同:
    • 没有输出能力的人只能在脑中想,但不会说
    • 输出能力弱的人可能会说,但是未必说清楚
    • 输出能力强的人通常会写,而且还能写清楚
  • 书写是锻炼深度思考能力最高效的方法之一
  • 写东西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地调用脑中的知识储备,产生更多的关联,当我们将一些知识进行重新叙述的时候,我们会换一种连接知识的方式,而这个过程会把知识重新串联一遍,达到很好整合的效果。

敢于假设可以快速进步

  • 很多时候我们脑子一片空白,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假设一个中心词汇,围绕这个中心词汇展开思考,而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更多的思维,然后再迭代这个过程,最终思维就会得到开拓。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要尽可能说出一个简单的答案,然后再这个答案上再进行扩展,这就类似于“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因为我们的思维都不能一次性考虑周全,所以我们学习最快的方式是小步走 + 快速迭代。
  • 关键不在于对错,而在于要有一个 “想法”,只要我们能根据当前知识和可用信息先做出一个假设我们大概率不会卡在原地,就能够继续向前迈进。
  • 现实似乎总是提醒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告诉我们能学的东西其实很少,能做的事情也很少,当现实一次又一次给我们相同的反馈的时候,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关注这个事实,因为这背后很可能就是人类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天性在作祟,所以一个清醒的人应该对现实的结果保持坦诚,接纳每次微小的进步才是现实,只有接纳现实,真正的进步才会到来。
  • 我们在借用他人的假设时,不要因为他的某些风格不符合自己的认知标准就对他们的思考嗤之以鼻,这样我们很容易“洗澡水和和孩子一起泼出去”,要学会从万物中学习,你可以不喜欢某个人,某个观点,但是要重视每个人思考的路径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吸收别人有用的部分。

降低期待,重视时间的力量

  • 小孩子学走路跌跌撞撞,但是几年之后他们很快会和我们走的一样好。这也是我们做每件事情的道理,我们应该像最初学走路一样每天进步一点点,以实践作为驱动一点点在时间的催化下变得更高,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捷径和速度。
  • 要做到下面两点:
    • 只做刚需之事:不同时做很多事情,只做重要的,贪多嚼不烂
    • 没有期待之心:对所有的事情,只要你认为有意义做的,就去做就行了,不要惦记结果如何,只关注当下的点滴喜悦。
  •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之初都是这么做的,只是长大了之后我们总是想兼顾更多事情,想做的更快,更加迅速的见到结果。我们要常怀赤子心,回到最初的状态。
  • 我们长大后的多数烦恼都来自于对他人和自己的过高期待,而且我们往往要的很多才导致心神不安,不能专注地学习或工作。很多任务都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就算暂时放弃天也不会塌下来。
  • 我们掌握技能的过程本质上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得大脑中的神经元产生连接并且产生强关联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初期是非常缓慢的,因为在之前还没有形成顺畅的通路,但是通过持续练习这些连接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高效的网络
  • 在技能学习的时候,我们要主动降低期待,让自己每次只做好一件事情,也要允许自己进步缓慢,允许自己花更长的时间去练习。记住一句话“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 主动降低期待还有助于生活幸福,因为生活中的那些好脾气或者有耐心,无非就是适当降低期待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因此生活中我们对他人的期待都应该减少一些,对事情的结果也不要过分重视,因为结果本就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对待亲密的人,对待我们的家人,我们尤其容易苛刻地对待,但是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 叔本华说:“人生的幸福不是追求快乐,而是没有痛苦”,而世间获得幸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降低期待。
  •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是看我们能不能在脑中保持两种想法的想法还依然能够正常行事的能力,检验一流心理的标准是:能否容纳两种相反的期待,还能正常行事。
  • 命运总会眷顾慢慢变好的人,长久坚持而不急不躁的人,虽然成年人的世界并不容易,但是从一生的尺度上看,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允许自己慢慢改变。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既希望自己变好,又能稳住自己慢慢前行,既能做最好的准备,也能做最坏的打算,既能好好爱他人,也能好好爱自己。

深度练习,从普通到卓越

  • 学习即练习,有一是一
  • 曾国藩读书:“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
  • 费曼的方法:“拿到一本书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向下读,直到完全读懂为止”
  • 上乘的学习方法就是简单、原始,不贪多求快,只要一步一步,一点一滴扎实推进即可。谁在这方面耍小聪明,谁最终就会吃亏。
  • 学习中,前面如果有很多漏洞和盲区而且没有彻底解决,那么以后的学习就会一直受这些问题影响,建立的知识体系中漏洞和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 当遇到一个知识存在卡壳,学不下去的情况,那就代表对此前学习的东西没有完全掌握,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只有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一个人才能真正创造出自己的成绩或者作品,获取真正的影响力和优势。
  • 我们要在心态上学的慢,允许自己学的少,在动作上要学得快,要求自己熟练、迅速
  • 学习分两种:
    • 认知上的学习:获取高质量的知识(钻研论文获得一手知识);深度缝合新知识(把所学写下来);输出成果去教授其他人
    • 技能上的学习:学习即练习,有一是一;提高速度
  • 习惯潜学习的人总是试图翻越障碍,于是沉迷体验各种路径,尽管开始走的轻松但是走到半山腰总会无路可走,但是那些深度学习的人好比在打隧道,每一步走的都不容易,速度也不快,但是一旦贯穿就会永远轻松。

标签:知识,第三章,事情,读书笔记,情绪,自己,学习,周岭,我们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42902997/article/details/122803488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