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立足课堂,开启应答性学习环境——读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之六》有感...

2019-02-21 14:02:01  阅读:216  来源: 互联网

标签:... 应答 环境 阅读教学 之六 学生 学习 对话 转变


3463685-28374ba8f3389914.jpg 图片发自简书App

韩教授说:“创设应答性学习环境迫在眉睫”。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教学原本就拥有对话的性格。按“人——应答性学习环境”"的系统理论,学生所直面的环境都是对话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建构成一个教学的“场境”。这个“场境”就称之为“应答性学习环境”。

应答性学习环境的“场境”是发散的、开放的、多层次的,随着教学“场境”的变化,对话的层次在不断深入,对话的境界也在不断提升。

韩教授明确指出,班级授课制度模式的沿袭牢牢禁锢了学生。她说:“课堂教学往往成为抑制学生生命活力的‘人工窒息机’。新的信息时代需要善于驾驭多变的世界,有广阔视野、高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而, 教育应当从传统的 ‘人——人’交往系统, 变更为 ‘人——环境’交往系统。于是,给学生开辟新型的 ‘应答性学习环境’,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随着现代学习理念的发展,提出了“多样化”的现代学习理念,以营造多样化教育教学环境为目标的现代教学理论,提出未来的教学模式将从“人——人”系统转变为“人——应答性环境”"系统。

那么如何构建新课程中的“人——应答性学习环境 ”?

1.教师放弃“传授者”的权利,甘当应答性环境中的平等成员。

教师是应答性学习环境中的组成因子之一,但习惯上教师的“主导”意识太强,已异化为近乎单向的“传授 ”,这与应答性环境中的各因子平等交互机制不符。

因而教师首先必须放弃做“传授者”的权利 ,不再“ 以我为主”而应蹲下身子来做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倾听来自学生自身经验的感受,指导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大胆探究 。

这样才能在实施部编教材中诸如“思考探究”、“积累拓展”等栏目的教学时 , 赢得学生的支持、取得如期效果 。同时,在应答性环境中,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作用因子,而是一个“能学的作用作出反映,使学生获得及时而生动的反馈信息”的主动者,其组织和引导作用也不可否认,应体现出一 个教育者的敏锐性和主动性。

特别在“思考与探究 ”、“积累拓展 ”等栏目的教学中,教师应因人因时制宜、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时地给予方法指导,并适时地开展过程性评价,以积极地实现应答性学习环境的功能 。

2. 构筑资源丰富、渠道畅通的对话平台应答性学习环境的活力和效能在于它所包容的各项教育因子均能作为鲜活的资源即时呈现,构筑起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交互作用的对话平台。构筑这样一种平台必须做到 :

(1)以课文为中心的扩展性阅读。

组织生活化素材,以课文为中心的拓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着对社会和生活的憧憬,但若所学的科技知识离其生活经验太远,那么他就会逐渐失去可贵的好奇心。老师可以发动学生围绕主题寻找身边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生活化的素材营造应答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学习。

(2)创设情景化问题社会和生活情景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信息。

以生活情景为载体,可以更自然地引导学生感受 生活中的现象,进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让学生体验探究、自主建构知识 的这一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实现具有现代意义的“由生活走向语文 、 由语文走向社会”的学 习 。

( 3 ) 建设“合作学习伙伴群”,扩大语文的阅读场所。

建设“合作学习伙伴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可使学生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从同伴的体验中获得新的体验,实现学习的“生成性”发展 。

语文课本中所设计的诸如“请 把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等栏目为“合作学习伙伴群 ”的建设提供了时空。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需要组建常设性的“问题讨论小组”、“ 课题协作组”或临时性的“专题探究组”、“主题调查小组”、“情景表演小组”等,以实现合作学习 。

3. 创设网络化环境。

改变阅读手段,拓展应答性学习环境的时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教到更自然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人机交互的对话机制日益健全。因而利用校园网和英特网的互联功能,可以构畅通的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对话平台,并能延伸到课外,提供个别对话指导,满足即时应答,最大限度地拓展“应答性学习环境”的时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如利用网上论坛,采用围绕某个主题让学生以“发帖子”的方式进行交流。

由此可见,学习型社会的创建 ,使传统的学习观受到冲击 ,“学习”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学习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

比如,学习态度从过去“被动的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时间的安排,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贯穿人一生的终身学习;学习内容从过去的以单科学习为主逐步转变为文 、理相互渗透为主;学习重点从过去的以学为重点正转变为以习为重点 ; 学习的方法 , 从过去的以“记背”为主转变为以“运用”为主 ; 学习手段从以静态性 、一元性为主转变为以互动性 、多元性为主 ;学习方式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变为以团队学习为主;学习的评估手段,从以分数为主转变为以“绩效”为主 等等 。这些根本性转变 ,正是从传统学习观到现代学习理念的转变 。

为适应这一要求 , 我们应立足课堂,开启应答性学习环境,真正营造与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学习环境 。

标签:...,应答,环境,阅读教学,之六,学生,学习,对话,转变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3713707/article/details/87809967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