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系统相关> 文章详细

主存和内存的区别

2022-02-25 16:00:12  阅读:213  来源: 互联网

标签:区别 主存 扇区 盘片 磁道 IOPS 内存 磁盘 硬盘


主存和内存的区别

抛出问题

  • 内存和主存的区别

  • 什么是磁盘IO

胡说八道

question 1

内存包括主存(内存条,基于DRAM)与高速缓存(Cache,基于SRAM)两部分。

一、定义上的区别:

  1. 主存储器(Main memory),简称主存。是计算机硬件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数据,并能由中央处理器(CPU)直接随机存取。现代计算机是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顾合理的造价,往往采用多级存储体系。

  2. 内存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与CPU进行沟通的桥梁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Memory)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二、功能上的区别:

  1. 主存即由存储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适中的主存储器是必不可少的。主存储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与地址无关。

  2. 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CPU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调到内存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内存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组成的。

question 2

转自:磁盘I/O那些事 - 美团技术团队 (meituan.com)

背景

计算机硬件性能在过去十年间的发展普遍遵循摩尔定律,通用计算机的CPU主频早已超过3GHz,内存也进入了普及DDR4的时代。然而传统硬盘虽然在存储容量上增长迅速,但是在读写性能上并无明显提升,同时SSD硬盘价格高昂,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替代传统硬盘。传统磁盘的I/O读写速度成为了计算机系统性能提高的瓶颈,制约了计算机整体性能的发展。

硬盘性能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根据磁盘I/O特性来进行系统设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硬盘的物理结构和性能指标,以及操作系统针对磁盘性能所做的优化,最后讨论下基于磁盘I/O特性设计的技巧。

硬盘的物理结构

硬盘内部主要部件为磁盘盘片、传动手臂、读写磁头和主轴马达实际数据都是写在盘片上,读写主要是通过传动手臂上的读写磁头来完成。实际运行时,主轴让磁盘盘片转动,然后传动手臂可伸展让读取头在盘片上进行读写操作。磁盘物理结构如下图所示:

img

由于单一盘片容量有限,一般硬盘都有两张以上的盘片,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所以一张盘片对应着两个磁头。盘片被分为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硬盘中每个扇区的大小固定为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磁盘盘片垂直视角如下图所示:

img

早期的硬盘每磁道扇区数相同,此时由磁盘基本参数可以计算出硬盘的容量: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由于每磁道扇区数相同,外圈磁道半径大,里圈磁道半径小,外圈和里圈扇区面积自然会不一样。同时,为了更好的读取数据,即使外圈扇区面积再大也只能和内圈扇区一样存放相同的字节数(512字节)。这样一来,外圈的记录密度就要比内圈小,会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

如今的硬盘都使用ZBR(Zoned Bit Recording,区位记录)技术,盘片表面由里向外划分为数个区域,不同区域的磁道扇区数目不同,同一区域内各磁道扇区数相同,盘片外圈区域磁道长扇区数目较多,内圈区域磁道短扇区数目较少,大体实现了等密度,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存储空间。此时,由于每磁道扇区数各不相同,所以传统的容量计算公式就不再适用。实际上如今的硬盘大多使用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逻辑块寻址模式,知道LBA后即可计算出硬盘容量。

影响硬盘性能的因素

影响磁盘的关键因素是磁盘服务时间,即磁盘完成一个I/O请求所花费的时间,它由寻道时间、旋转延迟和数据传输时间三部分构成。

1. 寻道时间

Tseek是指将读写磁头移动至正确的磁道上所需要的时间。寻道时间越短,I/O操作越快,目前磁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3-15ms。

2. 旋转延迟

Trotation是指盘片旋转将请求数据所在的扇区移动到读写磁盘下方所需要的时间。旋转延迟取决于磁盘转速,通常用磁盘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1/2表示。比如:7200rpm的磁盘平均旋转延迟大约为60*1000/7200/2 = 4.17ms,而转速为15000rpm的磁盘其平均旋转延迟为2ms。

3. 数据传输时间

Ttransfer是指完成传输所请求的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数据传输率,其值等于数据大小除以数据传输率。目前IDE/ATA能达到133MB/s,SATA II可达到300MB/s的接口数据传输率,数据传输时间通常远小于前两部分消耗时间。简单计算时可忽略。

衡量性能的指标

机械硬盘的连续读写性能很好,但随机读写性能很差,这主要是因为磁头移动到正确的磁道上需要时间,随机读写时,磁头需要不停的移动,时间都浪费在了磁头寻址上,所以性能不高。衡量磁盘的重要主要指标是IOPS和吞吐量。

1. IOPS

IOPS(Input/Output Per Second)即每秒的输入输出量(或读写次数),即指每秒内系统能处理的I/O请求数量。随机读写频繁的应用,如小文件存储等,关注随机读写性能,IOPS是关键衡量指标。可以推算出磁盘的IOPS = 1000ms / (Tseek + Trotation + Transfer),如果忽略数据传输时间,理论上可以计算出随机读写最大的IOPS。常见磁盘的随机读写最大IOPS为:

  • 7200rpm的磁盘 IOPS = 76 IOPS
  • 10000rpm的磁盘IOPS = 111 IOPS
  • 15000rpm的磁盘IOPS = 166 IOPS
2. 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指单位时间内可以成功传输的数据数量。顺序读写频繁的应用,如视频点播,关注连续读写性能、数据吞吐量是关键衡量指标。它主要取决于磁盘阵列的架构,通道的大小以及磁盘的个数。不同的磁盘阵列存在不同的架构,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内部带宽,一般情况下,内部带宽都设计足够充足,不会存在瓶颈。磁盘阵列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道对吞吐量影响很大,比如一个2Gbps的光纤通道,其所能支撑的最大流量仅为250MB/s。最后,当前面的瓶颈都不再存在时,硬盘越多的情况下吞吐量越大。

操作系统层的优化

虽然15000rpm的磁盘计算出的理论最大IOPS仅为166,但在实际运行环境中,实际磁盘的IOPS往往能够突破200甚至更高。这其实就是在系统调用过程中,操作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

那么操作系统是如何操作硬盘的呢?类似于网络的分层结构,下图显示了Linux系统中对于磁盘的一次读请求在核心空间中所要经历的层次模型。从图中看出:对于磁盘的一次读请求,首先经过虚拟文件系统层(VFS Layer),其次是具体的文件系统层(例如Ext2),接下来是Cache层(Page Cache Layer)、通用块层(Generic Block Layer)、I/O调度层(I/O Scheduler Layer)、块设备驱动层(Block Device Driver Layer),最后是物理块设备层(Block Device Layer)。

img

标签:区别,主存,扇区,盘片,磁道,IOPS,内存,磁盘,硬盘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487176/article/details/123134857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