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那条被微博撤下的热搜#17万人脸数据遭公开售卖#,究竟说了些什么?

2021-02-10 22:56:18  阅读:170  来源: 互联网

标签:人脸识别 公开 17 微博 人脸 数据 售卖


人脸识别作为新兴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在乘车、打卡、支付、办证、公安司法等环境中快速普及。


谷歌搜索“人脸数据”关键词,你会看到许多相关的公开下载索引。


这些数据集通常用于训练人脸深度学习模型,虽然有助于技术进步,但自然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风险。


图片


2019年2月,深圳深网视界科技公司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其人脸识别数据库包含超过250万的个人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性别、地址、生日、通行证、雇主,甚至他们在过去24小时内路过摄像头的位置。


如“酒店”、“警察”、“网吧”、“餐馆”等等相关GPS位置的描述。


图片


数据显示,单单在过去24小时之内,这家公司收集的数据就多达668万条。


并且,该公司的人脸识别数据库在没有安全认证的情况下直接在公网“裸奔”。


换言之,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这些记录并跟踪一人的行为。



就在前几天,“AI换脸”应用ZAO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令大家再度提起对隐私安全的重视。


在未经许可授权的情况下采集人脸数据,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属于犯罪行为。


但是在金钱面前,仍然有人不惜冒着犯罪风险采集和贩卖人脸数据。



9月11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了一则新闻,“17万人脸数据遭公开售卖,当事人对此一无所知”。


据报道,北青报记者近日在一家网络商城中发现有商家公开兜售人脸数据,数量约17万条。


这些数据涵盖两千人的肖像,每个人约有50到100张照片。



更细思极恐的是,每张照片还搭配了相应的数据文件,除了位置信息外,还有人脸的106处关键点,如眼睛、耳朵、鼻子、嘴、眉毛等的轮廓。


此外,数据中还提供了人物性别、表情情绪、颜值、是否戴眼镜等信息。



北青报记者以买家身份购买了数据包后发现,其中确实包括2000个文件夹。


里面除了明星以外,也有来自医生、教师等普通市民群体的照片,包括未成年人信息。 
随后,记者联系了数据包中的多位当事人,他们均表示对此一无所知。


经记者投诉后,该商品已于9月9日被下架。但据商家自称,从发售至今他已多次卖出这些数据。


商家还称自己也是从事人工智能行业的,平时需要收集这些数据,顺便卖来挣个饭钱。


网友评:“挣个牢饭钱吧。”


图片


自己的面部数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采集,还成为了别人的牟利工具,光是想一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该话题曾在9月11日登上微博热搜。但截至9月12日,却在微博上了无痕迹。


图片


而在 @新浪科技 的微博中,也还能看到这条新闻。


点击#17万人脸数据遭公开售卖#tag后,却显示没有任何内容。


图片


不过,在齐鲁晚报、新京报等多家媒体电子报上,仍然能查到该新闻。


图片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这种事情必然会发生,且一直在发生,被发现的也许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在享受它带来极度便捷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可能会因此而显得极度脆弱。


这是很正常的产业发展规律,但却是各行业和监管单位不能忽略的责任。


标签:人脸识别,公开,17,微博,人脸,数据,售卖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15054050/2624604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