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逻辑思考到写作(一)

2020-12-17 16:04:53  阅读:183  来源: 互联网

标签:逻辑 主题 记述 信息 规范 内容 写作 思考 评价


最近在读一本《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目前感觉内容还不错,打算按照书中的章节为单位,摘录和整理出来内容方便平时研习和使用,毕竟已经进入了记忆力逐渐变差的年纪。内容较粗糙,觉得有价值的可以买本书读,会比看这些核心内容点更好,书中有丰富的案例。

 

如下:

 

第一部分:信息

我未必这么说,但能使你这么做

 

  • 如何理解信息

  • 信息分三种

  • 记述信息

  • 评价信息

  • 规范信息

  • 活用各种信息

  •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1.1 如何理解信息

 

借由主语与谓语的关系而形成的意思表现(即句子),全部都算是信息。一份文案的信息,在结构上可以区分不同层级。

 

1.2 信息分三种

 

描述性的信息,是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对地,规范性信息,则是表示事物应该有的状态,或者人应该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就如同医院处方,于是,信息的种类实质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记述、评价、规范。

 

信息的种类:

 

    描述信息:

        ①记述信息:不包含判断好坏的信息。

        ②评价信息:包含判断好坏的信息。

    规范信息:

        ③表现出事物应该有的状态或人应该采取的行动,如提案、建议等。

 

区分信息,先只看“字面意思”,只处理信息本身传达的文字含义,区分该信息究竟属于哪一类,之后再进一步分别解释传递者的意图和接受者的理解,这几个步骤有利于掌握信息传递的方法,并增强说服力。

 

辨别信息的种类,不等于辨别内容的正确性。谈论“信息的种类”,并不是在讨论这则信息记述的内容正不正确,评价的内容正确不正确或者规范的内容正不正确。

 

1.3 记述信息

 

描述事物的情况和现象本身

 

1.4 评价信息

 

表达某一情况或现象的好坏

 

跟记述信息相反,评价信息表现出情况或现象的好坏,例如:

 

“这个宝特瓶真漂亮。”

“东京铁塔是一座美丽的铁塔。”

“T 公司为优良企业。”

 

以上都强调出好的意思,当然,坏的意思同理,即包含了某种好坏的判断

 

我说“记述”信息,让你以为在“评价”

 

以“这个宝特瓶耐用度高”与“这个宝特瓶很耐用”比较,前者为记述性信息,不过当你说它耐用度“高”时,信息接受者常常会理解为:所以,它比“耐用度”低的要“好”。

 

同理“东京铁搭的设计感很棒”和“东京铁搭具有高度的设计感”与之相符。

 

测量结果并非评价,却又暗示效果

 

很多非专业、日常生活中,明明没有代入好坏判断,却表达出“评价”的意思,如“这部引擎的功率有 250 马力”这句话本身是记述信息,但起到了暗示效果,但是,最好不要把测量本身(即记述信息)和评价混在一起。如果加上一句“所以这是一部性能很好的引擎”,它才算是评价信息。

 

利用评价标准,让你自动作出好评价

 

如果希望接受者快点作出评价,换句话说,希望让他自己推论出具有说服力的评价信息,那么我们主要配合对方价值观中的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传递出记述信息,就能有效达到目的,让他自己作出好评价。

 

1.5 规范信息

 

要求事物应有的状态以及人该采取的行动,如:

 

“这个宝特瓶的容量应该要有500 毫升”

“游客应该登上东京铁塔”

 

运用评价信息,对大家产生规范效果

 

就像记述信息会被读成评价信息一样,评价信息有时也会被当成规范信息,如“并购 E 公司是个不错的注意”,“最好废除死刑”,它们都属于评价信息,但很多人经常会理解为应该怎么怎么样。

 

心存“行动原理”的默契,让对方听话就范

 

在很多情况下,看到评价信息时,会无意识的进一步想到应该怎么怎么样,这就是行动原理,通常在评价信息里会包含一些如“必须”“必要”“不可获取”等关键词。

 

滥用“必要”、“不可或缺”,大家没感觉

 

记述就是记述,评价就是评价,规范就是规范,最好分清楚,如当你的文案报告是“状况分析”时,更当心不要用这些词,除非有特别意图,不然最好不要出现太多这些词,暗示对方朝着规范信息的方向思考。

 

1.6 活用各种类型信息

 

当别人没有听懂你的表达时,可以从记述部分、评价部分、规范部分逐一分析对方哪里没懂你的表达,同样,当对方已经理解了记述部分,那么她期待理解的下一个信息多半是评价信息,当理解了评价信息之后,会期待接下来出现规范信息。

 

促使对方行动,你可以故意不传达规范信息

 

举例,当你促使对方作出 A 决定时,与其清楚地传达规范信息“你应该做 A ”,倒不如只传递评价信息“采取 A 行动很不错。”这样可能更有效果。

 

只传达记述信息,更委婉

 

这个重点在于勾起对方的下意识,举例,正在演讲的嘉宾对主办方说“入口的门开了 20 厘米”,此时主办方一定会去把门关了。不过此类用法通常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尽量还是依照顺序传达记述、评价信息。

 

1.7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主题不是信息,但同样重要,信息是指传递者想“表达什么”,而主题则是传递者对于“关于什么“的表达。

 

用“主题”表示“信息”的范围,但主题不是信息。如果把主题比喻成容器的话,**那信息就是内容物,不管容器与内容物多么近,二者本质还是不同的。

尽量不要把主题写成一个句子

 

比如,“低迷的需求”,它不是一个句子,因为句子需要包含主语和谓语的明确表现,同样也不算是一个信息,逻辑表达上,不鼓励这样既不算信息,也不算主题的使用。如果表达信息可用“现在的市场需求处于低迷”,如果表达主题,可用“需求动向”等。

 

另外,我们要有通过内容逆推出主题的能力,比如:

 

“A 公司的销售额稳定增长。”

“A 公司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A 公司正在推动事业的多元化经营。”

 

通过内容物,我们可以推断出出题为“A 公司的经营状况”。

 

主题切忌“太扯”,相关信息量要足够多

 

先看一个例子:

 

“A 先生毕业于横滨的小学。”

“A 先生毕业于仙台的一所高中一贯制中学。”

“A 先生毕业于东京大学之后,进入企业工作。”

 

应该怎么给内容设定主题?很难设定,设定为教育经历的话,涉及到了“进入企业工作”,设定为职业履历的话,内容大部分还都是在讲学校经历,所以很难明确一个主题。

 

用“时间“替主题定调,增加吸引力

 

用时间为主题定调要注意明确的时间轴,即包含的内容是从何时开始,是从过去开始、现在开始、未来的动向等,需要传达出连贯的机遇时间轴的信息。

 

主题定调时,你希望给人哪种印象?

 

抽象来讲,我们以悲观和乐观来举例说明,当我们将主题设定为乐观时,如用一些“展望”类的关键字,那么,内容就不能有悖于主题,或者内容不能片面的服务于某一类读者,比如同样的政策下发,对于某些人是好消息,但对于某些人反而是坏消息,所以主题给人的印象是否能和信息匹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题的性质跟信息的种类要一致

 

在设定主题时,除了要考虑所覆盖范围的大小、时间轴、印象等因素外,也要考虑主题与信息种类是否可以整合在一起,要确认信息的种类与主题的形式是一致的。

 

作者信息 | 焦杨
微信公众号 | 大大的世界小小的理

标签:逻辑,主题,记述,信息,规范,内容,写作,思考,评价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481955/article/details/111317275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