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汉语-词语:四季

2020-03-12 10:04:05  阅读:339  来源: 互联网

标签:日交节 黄经 词语 季节 太阳 四季 划分 汉语


ylbtech-汉语-词语:四季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现划分季节通常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充足,季节转换时降雨量、风暴、光照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四季
外文名:Four Seasons
拼    音:sì jì 
注    音:ㄙˋ ㄐㄧˋ
类    别:季节
季节划分:春夏秋冬
春    季:立春-立夏
夏    季:立夏-立秋
秋    季:立秋-立冬
冬    季:立冬-立春

目录

  1. 季节简介
  2. ▪ 春季
  3. ▪ 夏季
  4. ▪ 秋季
  5. ▪ 冬季
  6. 周期变化
  1. 地理现象
  2. 变化规律
  3. 季节划分
  4. ▪ 传统四立法
  5. ▪ 候平均气温
  1. ▪ 西方分类法
  2. 节气时间
  3. ▪ 浅论
  4. ▪ 节气歌
  5. 其它相关
  1. ▪ 传统意象
  2. ▪ 雅称
  3. ▪ 养生
  4. ▪ 诗词
2、
2.返回顶部
1、

季节简介

 

春季

春季排四季之首,新的轮回从此开启。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植物发芽,风和日暖,鸟语花香。这季节的气温日照降雨,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春季,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牙生长,春季是万物生长、春耕播种的季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季起始—结束:
  • 依据天象变化划分:传统上是以“立春”(斗指寅,太阳达黄经315°时)作为春季的起点,至“立夏”结束。
  •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近代采用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以候平均温度(连续5天气温的平均)从10℃以下稳定升到10℃以上时作为春季开始,至候平均温度22℃以上(入夏)时结束。
 

夏季

夏季万物至此皆盛,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季节。温度升高,天气炎热,狂风暴雨频发,万物盛长。夏季是风暴最多的季节,常伴随着大风、暴雨。北半球夏季,大陆受热气压上升形成低气压,海洋恒温温度相对较低形成高气压,根据环流,夏季吹的是东南风。夏季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全年最长。 夏季起始—结束:
  • 依据天象变化划分:以“立夏”(斗指东南,太阳达黄经45°)作为夏季的起点,至“立秋”结束。
  •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以候平均温度稳定升到22℃以上时作为夏季开始,至候平均温度22℃以下时结束。
 

秋季

秋季是收获季节,意味着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秋季的前两个节气立秋、处暑,还是酷热天气,因太阳所带来的热力未减弱,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到了深秋之后则相反,吹西北风,而西北方是干燥的内陆,干燥的西北风造成深秋之后气候干燥。秋季前两个节气的气候特征为潮湿、闷热,秋季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自白露起渐渐趋向凉爽、干燥。随着进入深秋,气候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
秋季起始—结束:
  • 依据天象变化划分:以“立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作为秋季的起点,至“立冬”结束。
  •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以候平均温度从22℃以上稳定降到22℃以下作为秋季开始,至候平均温度降到10℃以下时结束。
 

冬季

冬季,阴阳转变,万物由收到藏,植物生气闭蓄。进入立冬后意味着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过去,转为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特征。北半球的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冬至为"一九天",冬至之前还不算很冷,冬至过后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并越过了南岭,气温骤降,天气寒冷。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后。 冬季起始—结束:
  • 依据天象变化划分:以“立冬”(斗指西北,太阳达黄经225°)作为冬季的起点,至下一“立春”结束。
  • 依据气温变化划分:以候平均温度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的开始,至候平均温度10℃以上时结束。
 

周期变化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二十四节气虽然是古人根据北斗七星斗转星移制定,其实造成斗转星移的原因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因此二十四节气与公历日期基本相符。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位于23°26'。黄赤交角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它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季节转换涵盖了气候变化、物候变化等多方面特征。四季的周期变化,也标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春 夏
秋 冬
 

地理现象

我国地域宽广,位于低、中、高纬度。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气温变化明显。高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60度到南北极之间的区域,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带。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地区)多雨、多风暴、光照充足、干湿度大,季节转换时这些变化明显;北方地区(中纬地区),少雨、少风暴,季节转换时变化明显的是气温。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根据天象变化来划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候平均气温”基本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四季的温度变化不很明显。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  

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东南变为东北,降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 从冬至到春分和从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昼长都向平均值(12小时)接近,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方向逐渐接近正东,降落方向接近于正西。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都在向极值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向极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落的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和西北、西南移动。  

季节划分

季节转换涵盖气候变化、物候变化等多方面特征,春天萌生、夏天盛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标示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传统四立法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的变化规律。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候平均气温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温变化情况,我国现划分四季常采用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分类法,即“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该分类法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度地区季节与“候平均气温”基本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不很明显,与“候平均气温”不一致。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于四季气温变化分明的中纬温带地区。 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在中纬地区,虽与气温明显变化基本相一致,但各季的长度并不一样;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气温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以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这就是气候(候平均气温)四季划分方法。  

西方分类法

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节气时间

总览 (按公元月日计算) 春季:
  2月3--5日交节 [立春(节气),黄经315度];
  2月18--20日交节[雨水(中气),黄经330度];
  3月5--7日交节 [惊蛰(节气),黄经345度];
  3月20--22日交节[春分(中气),黄经 0 度];
  4月4--6日交节 [清明(节气),黄经15度 ];
  4月19--21日交节[谷雨(中气),黄经30 度]; 夏季:
  5月5--7日交节 [立夏(节气),黄经45度 ];
  5月20--22日交节[小满(中气),黄经60 度];
  6月5--7日交节 [芒种(节气),黄经75度 ];
  6月21--22日交节[夏至(中气),黄经90 度]; 四季意象图 四季意象图(13张)
  7月6--8日交节 [小暑(节气),黄经105度];
  7月22--24日交节[大暑(中气),黄经120度]; 秋季:
  8月7--9日交节 [立秋(节气),黄经135度];
  8月22--24日交节[处暑(中气),黄经150度];
  9月7--9日交节 [白露(节气),黄经165度];
  9月22--24日交节[秋分(中气),黄经180度];
  10月8--9日交节 [寒露(节气),黄经195度];
  10月23--24日交节[霜降(中气),黄经210度]; 冬季:
  11月7--8日交节 [立冬(节气),黄经225度];
  11月22--23日交节[小雪(中气),黄经240度];
  12月6--8日交节 [大雪(节气),黄经255度];
  12月21--23日交节[冬至(中气),黄经270度];
  1月5--7日交节 [小寒(节气),黄经285度];
  1月20--21日交节 [大寒(中气),黄经300度]。  

浅论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但是,从实际气候上讲,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 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 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其它相关

 

传统意象

代表季节 植物 动物
青龙
朱雀
白虎
玄武
 

雅称

春季
  • 阳春:我国南方人民给春天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如李白诗云:“阳春召我以烟景”,正是对春天绝妙的写照。
  • 三春:昔日农历以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孟郊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 九春:古时的“三春”3个月共90天,10天为一春,故有“九春”之名。阮籍的笔下就有“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的名句。
  • 青春: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茂,生机盎然,一片青绿,因之呼春天为“青春”。杜甫的绝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指此。
  • 芳春:春天百草萌发,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故有“芳春”之名。如陆机诗曰:“烈火厉劲草丽服鲜芳春。”
  • 青阳:春天阳光明媚,暖意洋洋,故有“青阳”之美称。如陈子昂就有“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的诗句。
  • 艳阳:春天阳光灿烂,和风丽日,故称“艳阳”。如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遗音·艳阳天》中说:“艳阳天,和风荡漾,杨柳依依”;再如鲍照的诗句:“艳阳桃季节,皎洁下成妍。”
我国实行夏历时间很长,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将正月称早春,二月称酣春,三月称晚春、暮春或末春。此外,春天还有“阳节”、“昭节”、“淑节”、“韵节”及“苍灵”等雅称。 另外,春天各月还有下列别称:一月又叫陬月孟陬,二月又叫令月杏月,三月又叫蚕月桃月。 夏季
  • 朱明:古代称夏为“朱明”。《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注:“气赤而光明。”《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敷与万物。”
  • 朱夏:据《尔雅·释天》曰:“夏为朱明”,后因称夏季为“朱夏”。三国魏曹植《槐赋》曰:“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杜甫有诗云:“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 长嬴:《尔雅·释天》:“春为发生,夏为长嬴,”也作“长赢”。赢,通盈。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故称夏为长赢。
  • 长夏:《素问六节藏论》:“春胜长夏,长夏胜冬。”注:“长夏者六月也。”也泛指夏季。杜甫有诗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昊天:《尔雅·释天》:“夏为昊天。”郭璞注:“言气皓旰。”
  • 槐序 槐树夏季开花,故称夏为槐序。明杨慎《艺林伐山·槐序》:“槐序,指夏日也。”
  • 炎节:唐钱起诗曰:“单车动夙夜,越境正炎节。”
  • 三夏:夏季三个月,简称“三夏”。《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夏歌》曰:“情知三夏熟,今日偏独甚。”
  • 九夏:夏季共90天,简称“九夏”。陶潜《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之句。范椁诗曰:“情知已是秋风后,留作明年九夏寒。”
农历四、五、六月为夏季,古时分别称为孟夏、仲夏、季夏。孟夏又称为“初夏”、“首夏”、“槐夏”,均是四月的别称。仲夏是五月,“仲”是一季中的第二个月,又称为“超夏”。季夏是六月,即末夏。 秋季
  • 三秋:古时七、八、九月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简称三秋。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时为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 九秋:秋季共90天,简称九秋。张协《七命》诗:“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
  • 金天:按“五行”推演,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唐代陈子昂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 金素:谢灵运诗:“述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 素节:又叫素秋,有时专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欧阳修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王绩《九月九日赠崖使君善为》诗也有:“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 素商:按古代“五行”说法,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有此称。元代马祖常《秋夜》诗云:“素商凄清扬微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 白商: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若乃白商素节,月既授衣。”李善注:“《周礼》:‘西方白。’《礼记》:‘孟秋之月,其音商。’”
  • 白藏:《尔雅·释天》:“秋为白藏。”郭璞注:“气白而收藏。”
  • 西陆:晋朝司马彪《读汉书》云:“日行西陆之秋。”“西陆”即二十八宿中的昂宿之别名。唐代骆宾王《在狱咏蝉》云:“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将七月称为首秋、初秋、早秋上秋新秋兰秋肇秋;八月称为中秋、佳秋、仲秋、正秋;九月称为深秋、凉秋、穷秋、暮秋、耖秋。秋天还有“高商”、“商节”、“白茂”、“凌辰”等雅称。 冬季
  • 玄英:《尔雅·释天》:“冬为玄英。”
  • 隆冬:《晋书·王献之传赞》:“观其字势,如隆冬枯柯。”
  • 三冬:古代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冬月为仲冬,腊月为季冬,简称为“三冬”。唐杜荀鹤《溪居》诗:“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
  • 九冬:冬季共90天,故云。南朝梁沈约《夕行夜间鹤》诗云:“九冬霜雪苦,六翮飞不住。”
  • 严冬:南朝梁简文帝集《大同冬月庚戌》诗:“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晖。”
  • 冬节:有时专对冬至而言,《南齐书·武陵昭王晔传》:“冬节间讯,诸王皆书,晔独后来。”有时泛指冬天,《后汉书·马融传》:“方涉冬节,农事闲隙。”曹操《却东西门行》:“冬节食南稻,春归复北翔。”
 

养生

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诗词

关于春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1.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杜甫《赠卫八处士》)
  12.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13.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14.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5.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绝句》)
  16.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8.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9.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1.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关于夏
  1.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关于秋
  1.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 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12.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13.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4.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关于冬
  1.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2、
3.返回顶部
 
4.返回顶部
 
5.返回顶部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9B%E5%AD%A3/2116 2、  
6.返回顶部
 
warn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日交节,黄经,词语,季节,太阳,四季,划分,汉语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2467307.html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