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TPS及计算方法

2019-09-12 19:57:50  阅读:438  来源: 互联网

标签:事务 法则 节拍 响应 时间 TPS 计算方法


TPS (transaction per second)代表每秒执行的事务数量,可基于测试周期内完成的事务数量计算得出。例如,用户每分钟执行6个事务,TPS为6 / 60s = 0.10 TPS。同时我们会知道事务的响应时间(或节拍),以此例,60秒完成6个事务也同时代表每个事务的响应时间或节拍为10秒。   利特尔法则  (Little’s law): 该法则由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教授John Little﹐于1961年所提出与证明。它是一个有关提前期与在制品关系的简单数学公式,这一法则为精益生产的改善方向指明了道路。   利特尔法则的公式描述为:Lead Time(产出时间)= 存货数量×生产节拍     或     TH(生产效率)= WIP(存货数量)/ CT(周期时间) P.S: 稍后我们会列出负载模型中利特尔法则的应用公式。   我们通过2个示例来看一下此法则是如何在生产环境中发生作用的。   例1:假定我们所开发的并发服务器,并发的访问速率是:1000客户/分钟,每个客户在该服务器上将花费平均0.5分钟,根据little's law规则,在任何时刻,服务器将承担1000×0.5=500个客户量的业务处理。假定过了一段时间,由于客户群的增大,并发的访问速率提升为2000客户/分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改进我们系统的性能? 根据little's law规则,有两种方案:   第一:提高服务器并发处理的业务量,即提高到2000×0.5=1000。 或者 第二:减少服务器平均处理客户请求的时间,即减少到:2000×0.25=500。   例2:假设你排队参观某个风景点,该风景点固定的容纳人数是:60人。每个人在该风景点停留的平均时间是:3分钟。假设在你的前面还排有20个人,问:你估计你大概等多少时间才能进入该风景点。 答案:1小时(3×20=60),和该景点固定的容纳人数无关。   为了通过利特尔法则研究负载模型,我们就先要了解两个因子: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和节拍(Pacing)。实际上节拍会超越响应时间对TPS的影响。   示例1:节拍0秒,思考时间0秒 用户执行5个事务并且每个事务的响应时间是10秒,需要花费50秒完成5个事务,即5/50=0.1 TPS (这里TPS是由响应时间控制)。   示例2:速率15秒,思考时间0秒 用户执行5个事务且每个事务的响应时间是10秒,但实际由于节拍大于响应时间,所以它优于响应时间控制了事务发生的频率。完成5个事务需要5*15 = 75秒,产生5/75=0.06667 TPS。   在第二个示例中,平均响应时间小于节拍15秒,需要75秒完成5个迭代,产生了0.06667 TPS。   上面两个例子中我们假设思考时间为0秒。如果思考时间为2秒,总时间仍是75秒完成5个迭代,产生0.06667 TPS。   节拍为0秒,则     用户数 = TPS * ( 响应时间 + 思考时间 ) 节拍不为0秒且大于响应时间与思考时间的和,则     用户数 = TPS * (速率)   事实上TPS是事务在w.r.t时间的速率,所以也被称为吞吐量(throughput)。 所以利特尔法则在负载模型中解释为:系统内平均用户数 = 平均响应时间 * 吞吐量 N = ( R + Z ) * X N, 用户数 R, 平均响应时间(也可能是速率) Z, 思考时间 X, 吞吐量(如TPS)   如:N (用户数)=1500, R (平均响应时间)=10, Z (思考时间)=0,则X (吞吐量)=1500/10=150 TPS

标签:事务,法则,节拍,响应,时间,TPS,计算方法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QaStudy/p/11514815.html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