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计算机网络基础--TCP 三次握手过程

2022-08-20 16:01:16  阅读:147  来源: 互联网

标签:发送 请求 -- 报文 握手 TCP 计算机网络 接收 连接


假设有一个发送方计算机和一个接收方计算机,纵向为时间轴

image-20220329173828978

第一次握手

假设首先是发送方主动和接收方建立连接,所以,发送方会第一次发送一个报文(此时SYN=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的报文,seq=x是同步发送方自己的序列号)

第二次握手

接收方在接收到连接请求后,也打开TCP连接,同时它也会发送一个报文,这个报文是第二次握手。报文信息中有

  • SYN=1:表示是一个连接请求

  • ACK=1:表示对序列号的确认

  • ack=x+1:小写的ack表示的是确认号。这里的ack=x+1,表示接受方期望收到的是x+1这个序列号的值

  • seq=y:同时接收方发送的报文中也会携带自己的序列号,也就是seq=y

第三次握手

发送方接收到报文之后,会进行回应,回应中的报文内容

  • ACK=1:表示这个报文的确认号是有效的

  • seq=x+1:发送方所携带的序列号,表示的是,当前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序列号是x+1

  • ack=y+1:确认号是y+1,表示发送方期望接收到接收方的序列号是y+1的数据

通过这三次的握手,TCP的连接就建立起来了

在三次握手的时间轴中,不同的时间,接收方和发送方有不同的状态

  • 在接收方没有接收到数据之前,它一直处于监听状态(Listen)

  • 发送方在第一个报文发送出去,到接收到第一个报文的响应之间,属于同步已发送状态(SYNC-SENT),表示已经将SYN发送出去了,并且等待对方的SYN信息

  • 从接收方发送第一个报文,到接收到第二个报文之间,属于同步已接收状态(SYNC-RCVD),表示发送方发送给我的SYN信息,我已经收到了

  • 然后发送方就进入建立连接(ESTABLISHED)的状态了

  • 对发送方来说,只要第二次握手成功之后,发送方就建立起连接了。但是对接收方来说,只有接收到发送方的第三次握手之后,才是建立连接的状态(ESTABLISHED)

preview

双方对于建立连接状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发送方只要在第二次握手成功之后,就变成了建立连接的状态。但是对接收方来说,只有接收到发送方的第三次握手之后,才是建立连接的状态。双方都进入建立连接的状态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了

为什么发送方要发出第三个确认报文呢?为什么两次不行?

结论:避免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传送到对方,引起错误

假设此时有一个发送方计算机和一个接收方计算机。首先发送方需要发送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报文(第一次握手),假设第一次握手的报文在网络中传输很久才到达接收方,因为发送了很久,所以,发送方很久都没有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消息。发送方就会认为第一个报文已经超时了,所以,发送方就会第二次发送同样的报文

img

假设第二次发送的报文,很快就到达了对方,接收方在收到第二次的连接请求报文之后,就会进行回应,并且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连接。那么,对于发送方发送的第一次的请求报文,就应该是一个失效的请求报文,因为它的功能已经被第二次的连接请求所完成了。所以,对于第一次发送的请求连接报文,在网络中游荡了很久,其实就是一个失效的请求报文了,没有作用了

img

如果发送方发送的两次连接请求都建立起连接了会怎么样?

先考虑第二次请求的报文,这个报文是提前到达接收方的,接收方会对它进行一个回应,回应确认之后,就建立起连接了(因为我们是假设两次握手就建立起连接

现在考虑第一次发送的连接请求,如果两次握手就建立连接的话,对于失效的请求,它也会建立起连接,因为只要接收方回应了,就表示连接已经建立了

img

这样就会导致,同样的请求发送了两次,就会建立两个TCP连接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错误的,所以说,两次握手是不正确的

三次握手是如何解决两次握手导致的问题?

对于两次握手,只要接收方回应了,就表示连接建立了。而对于三次握手来说,第一个确认报文会首先到达发送方,然后发送方再发送一个确认报文(第三次握手),此时才算建立起连接

img

现在来考虑那个比较慢到达接收方的连接请求报文,这个报文,接收方也会发送一个确认报文给发送方(第二次握手)。但是发送方已经进行第三次握手了,因此发送方对于第二次的确认消息会忽略掉,并不会进行任何的操作。这样,第一次比较慢到达的连接请求就不会建立起连接,这就避免了两次握手所导致的错误

 

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191198530

标签:发送,请求,--,报文,握手,TCP,计算机网络,接收,连接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52-IT-y/p/16607906.html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