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题库笔记重点10:应用数学

2021-11-04 18:34:52  阅读:148  来源: 互联网

标签:10 架构 策略 准则 模型 数学 x2 题库 x1


统筹学步骤

  1. 确定目标
  2. 制定方案
  3. 建立模型
  4. 制订解法

关键路径法CPM

  1. 关键路径:在网络活动图AOE中,顶点到结束点最长的路径。
  2. 关键活动:在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是关键活动

网络优化

  1. 时间优化:根据计划进度缩短完成时间。
  2. 时间资源优化:在合理利用资源并缩短工期。
  3. 时间费用优化:减少时间和费用。
    1. 极限时间:减少到的最短时间
    2. 直接费用率:(极限时间的直接费用-正常时间的直接费用)/(正常时间-极限时间)

网络实例

  • 题:假设某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合同工期为 25 个月,承建单位编制的网络计划图如图所示

  1. 该网络计划能否满足合同工期要求?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哪些工作应作为重点对象?
  2. 当该计划执行 7 个月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发现,工作 C 和 D 已完成,而 E 将拖后 2 个月。当计划执行到第 7 个月后,工作 E 的实际进度是否影响总工期?如果实际进度确定影响到总工期,为保证总工期不延长对原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案有哪些?
  3. 如果承建单位提出采用压缩某些工作持续时间,对原计划进行调整以保证工期不延长,各工作的直接费用率与极限时间如表所示。在不改变各工作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原进度计划的最优调整方案是什么?此时直接费用将增加多少万元?
工程过程FGHIJKL
直接费用率-1064.53.544.5
极限时间-月2653143
正常时间2875465
  • 解:
  1. 图中有2条虚线表示需活动,不占用资源。关键路径为A-E-H-I-K,长度25,正好与合同周期一致,满足合同要求,因此需要对AEHIK五个工作作为重点对象。
  2. 因为E在关键路径上,所有会导致总工期延长2个月;为保证总空气不延长,有2中调整方法,一是改变某些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是缩短某些工作的时间。
  3. 需要调整关键路径上的A、E、H、I、K、工作,因为已经到了第7个月,因此A不在可调整范围内,另外E不在压缩表中,因此只能调整H、I、K这三个工作,而在表中K的直接费用率最小,且极限时间可以减少2个月,正好满足需要。但是K压缩1个月后关键路径会发生变化,AEHIK和AEHIL都是关键路径,此时只能压缩I工作,所以I和K各压缩一个月,费用为4+4.5=8.5万元。

线性规划

  • 概念:研究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如何有效的使用资源达到预定目标的数学方法,也是在一组约束条件下寻找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
  • 求极大(或极小)值的模型:

  •  在上述条件下,求x1,x2,...xn。使满足表达式极大(或极小)值z=c1x1+c2x2+..+cnxn

图解法

  • 题:某工厂在计划期内要安排生产 I、II 两种产品,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及 A、B 两种原料的消耗,如表所示
III总数
设备128台时
原材料A4016kg
原材料B0412kg
  1.   该工厂每生产一件产品 I 可获利 2 元,每生产一件产品 II 可获利 3 元,问应该如何安排计划使该工厂获利最多?
  • 解:设 x1,x2 分别表示在计划期内产品 I、II 的产量,因为设备的有效台时是 8,这是一个限制产量的条件,所以在确定产品 I、II 的产量时,要考虑不超过设备的有效台时数,其中产品I需要1台设备,产品II需要2台设备,即可用不等式表示为:x1+2*x2≤8。
  • 同理,因原料 A、B 的限量,可以得到以下不等式:
    4 * x1 ≤16
    4 * x2 ≤12
  • 该工厂的目标是在不超过所有资源限制的条件下,如何确定产量 x1,x2 ,以得到最大的利润。若用 z 表示利润,这时 z =2*x1 +3*x2 。综上所述,该计划问题可用数学模型表示为:目标函数:最大z = 2*x1 + 3*x2
  • 约束条件:x1 +2*x2 ≤8、4*x1 ≤16、4*x2 ≤12、x1、x2≥ 0。
  • 在以 x1,x2 为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中,非负条件 x1, x2 ≥0 是指第一象限。上述每个约束条件都代表一个半平面。例如,约束条件 x1 + 2*x2 ≤8 代表以直线 x1 + 2*x2 ≤ 8 为
    边界的左下方的半平面。若同时满足 x1, x2 ≥0, x1 + 2*x2 ≤8, 4*x1 ≤16 和 4*x2 ≤12 的约束条件的点,必然落在由这三个半平面相交组成的区域内,如图 中的阴影部分所示。阴影区域中的每一个点(包括边界点)都是这个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称可行解),因而此区域本题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集合,称它为可行域。

  • 分析目标函数 z = 2*x1 +3*x2 在坐标平面上它可表示以 z 为参数,-2/3 为斜率的一族平行线: 
  • 位于同一直线上的点,具有相同的目标函数值,因此称为等值线。当 z 值由小变大时,直线沿其法线方向向右上方移动。当移动到 Q2 点时,使 z 值在可行域边界上实现最大化,这就得到了本题的最优解 Q2,Q2 点的坐标为(4,2)。经过计算,可以得出 z=14。
  • 这说明该厂的最优生产计划方案是:生产 4 件产品 I,2 件产品 II,可得最大利润为 14 元。

 决策论模型

  1. 面向决策结果:过程为确定目标>收集信息>提出方案>方案选择>决策
  2. 面向决策过程:阶段为预决策>决策>决策后

决策模型构成要素

  1. 决策者:个人、委员会或组织,一般为领导者或群体
  2. 可供选择的方案、行动或策略
  3. 衡量选择方案的准则:包括目的、目标、属性、正确性的小组,具有单一准则或多准则。
  4. 事件:不为决策者锁控制的客观存在的将要发生的状态。
  5. 每一事件的发生将产生的某种结果:如收益或者损失。
  6. 决策者的价值观:如决策者对货币额或不同风险的主观价值。

不确定性决策准则

  1. 悲观主义准则
  2. 乐观主义准则
  3. 折中主义准则
  4. 等可能准则
  5. 后悔值准则

不确定性决策准则实例

  • 题:某公司需要根据下一年度宏观经济的增长趋势预测决定投资策略。宏观经济增长趋势有不景气、不变和景气 3 种,投资策略有积极、稳健和保守 3 种,各种状态的收益如表所示。
投资策略\经济趋势预测不景气不变景气
积极50150500
稳健150200300
保守400250200
  • 解:
  1. 乐观主义准则,追求最大值,最大值为收益值500,所以采取积极投资策略。
  2. 悲观主义准则,追求最小值中的最大值,积极策略最小值50,稳健策略最小值150,保守策略最小值200,选择其中最大值200,所以采取保守策略。
  3. 折中主义准则,根据值折中系数a,计算公式:cvi=α*max{aij}+(1−α)*min{aij},其中0≤α≤1,即用每个决策方案在各个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乘以 α,再加上最小效益值乘以 1−α。然后再比较 cvi,从中选择最大者。显然,折中主义准则的结果取决于α的选择。α接近于1,则偏向于乐观;α接近于 0,则偏向于悲观。
  4. 等可能准则,当决策者无法事先确定每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时,就可以把每个状态出现的概率定为 1/n(n 是自然状态数),然后按照最大期望值准则决策。也就是说,把一个不确定型决策转换为风险决策。
  5. 后悔值准则,将每个自然状态的最大收益值作为理想目标,然后将最大值与当前值相减的到后悔值,然后在每个策略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值后悔值。可生产后悔值表,其中积极策略中最大后悔值为350,稳健最大后悔值为250,保守最大后悔值为300,再其中250位最小后悔值,所以采取稳健策略。
投资策略\经济趋势预测不景气不变景气
积极400-50=350250-150=100500-500=0
稳健400-150=250250-200=50500-300=200
保守400-400=0250-250=0500-200=300

风险决策

  • 概念:决策者对客观情况不甚了解,但对将要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概率是已知的。一般采取期望值最为决策准则。

风险决策准则

  • 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EMV:决策矩阵的各元素代表“策略-事件”对的收益值,先计算各策略的期望收利益值 ,然后从这些期望收益值中选取最大者,以它对应的策略为决策者应选择的决策策略。
  • 最小机会损失决策准则EOL:决策矩阵的各元素代表“策略-事件”对的损失值,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先计算各策略的期望损失值,然后从这些期望收益值中选取最小
    者,以它对应的策略为决策者应选择的决策策略。

风险决策实例

  • 题:某电子商务公司要从 A 地向 B 地的用户发送一批价值为 90000 元的货物。从 A 地 到 B 地有水、陆两条路线。走陆路时比较安全,其运输成本为 10000 元;走水路时一般情况下的运输成本只要 7000 元,不过一旦遇到暴风雨天气,则会造成相当于这批货物总价值的 10%的损失。根据历年情况,这期间出现暴风雨天气的概率为 1/4,那么该电子商务公司该如何选择呢?
  • 解:决策树如图

  •  走水路时,成本为 7000 元的概率为 75%,成本为 16 000 元的概率为25%,因此,走水路的期望成本为(7000×75%)+(16000×25%) =9250(元);
  • 走陆路时,其成本为(10 000×75%)+(10 000×25%)=10000(元)。
  • 所以,走水路的期望成本小于走陆路的成本,应该选择走水路。

对策论

  • 概念:也称为竞赛论或博弈论,是研究具体竞争性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大到国际谈判、政治较量,小到日常生活算计,都是对策论的研究对象。

对策论实例

  • 题:甲、乙两个独立的网站主要靠广告收入来支撑发展,目前都采用较高的价格销售广告。这两个网站都想通过降价争夺更多的客户和更丰厚的利润。假设这两个网站在现有策略下各可以获得 1000 万元的利润。如果一方单独降价,就能扩大市场份额,可以获得1500 万元利润,此时,另一方的市场份额就会缩小,利润将下降到 200 万元。如果这两个网站同时降价,则他们都将只能得到 700 万元利润。那么,这两个网站的主管各自经过独立的理性分析后,决定采取什么策略呢?
  • 解:赢得矩阵

  • 假设乙网站采用高价策略,那么甲网站采用高价策略得 1000 万元,采用低价策略得 1500 万元。因此,甲网站应该采用低价策略;
  • 如果乙网站采用低价策略,那么甲网站采用高价策略得 200 万元,采用低价策略得 700 万元,因此,甲网站也应该采用低价策略。
  • 采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分析乙网站的情况,也就是说,不管甲网站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乙网站都应该选择低价策略。因此,这个博弈的最终结果一定是两个网站都采用低价策略,各得到 700 万元的利润。
  • 这个对策是一个非合作对策问题,且两个局中人都肯定对方会按照个体行为理性原则决策,因此,虽然双方采用低价策略的均衡对双方都不是理想的结果,但因为两个局中人都无法信任对方,都必须防备对方利用自己的信任(如果有的话)谋取利益,所以双方都会坚持采用低价,各自得到 700 万元的利润,各得 1000 万元利润的结构是无法实现的。即使两个网站都完全清楚上述利害关系,也无法改变这种结局。

数学建模

  • 概念: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和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 数学模型是客观世界中的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它常常是以某种意义上接近实际事物的抽象形式存在的,但它和真实的事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数学建模形式

  • 目标的评价准则:U=f(xi,yi,ξk)
  • 约束条件:g(xi,yi,ξk)≥0
  • xi为可控变量,yi为已知参数,ξk为随机因素
  • 目标的评价准则一般要求达到最佳(最小或最大)、适中、满意等。准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约束条件可以没有也可有多个。
  • 当 g 是等式时,即为平衡条件。
  • 当模型中无随机因素时,称它为确定性模型,否则为随机模型。
  • 随机模型的评价准则可用期望值、方差表示,也可用某种概率分布来表示;
  • 当可控变量只取离散值时,称为离散模型,否则称为连续模型。
  • 也可按使用的数学工具,将模型分为代数方程模型、微分方程模型、概率统计模型、逻辑模型等;
  • 若用求解方法来命名时,有直接最优化模型、数字模拟模型、启发式模型等;
  • 也有按用途来命名的,例如,分配模型、运输模型、更新模型、排队模型、存储模型等;
  • 还可以用研究对象来命名,例如,能源模型、教育模型、军事对策模型、宏观经济模型等。

数学建模的过程

  1. 模型准备: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
  2. 模型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3. 模型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只要能够把问题描述清楚,尽量使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4. 模型求解: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作出估算。
  5. 模型分析: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6. 模型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7. 模型应用:应用方式因问题的性质和建模的目的而异。

数学建模的方法

  • 直接分析法:根据对问题内在机理的认识,直接构造出模型。
  • 类比法:根据类似问题的模型构造新模型。
  • 数据分析法:通过试验,获得与问题密切相关的大量数据,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建模。
  • 构想法:对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给出逻辑上合理的设想和描述,然后用已有的方法构造模型,并不断修正完善,直至用户比较满意为止。

标签:10,架构,策略,准则,模型,数学,x2,题库,x1
来源: https://blog.csdn.net/lizz861109/article/details/121140846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