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佛教哲学 学习笔记-07-新旧唯识-唯识学-中

2021-10-26 00:00:20  阅读:474  来源: 互联网

标签:如来 07 阿赖耶识 唯识 九识 新旧 缘起 楞伽


【本课提要】

      所谓唐僧去取经,其实就是去解决关于人的识,心识,到底是几个识?是八识还是九识的问题。取的是谁的经?是唯识今学大师陈那的经。

     不管是旧唯识,九识说,还是新唯识,八识说。其实从域外传入中国以后,就都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传进来以后,哲学的立足点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域外是一个立足点,在中国是一个立足点。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有的老师讲佛经,或者我们自己去看佛经,尤其是《瑜伽师地论》和《十地经论》或者《摄大乘论》会出现偏差。就是因为这些佛经,其义理上,已经做过中国式的改造:把绝对真理的客体化,改造成为了绝对真理的本体化。

 唯识哲学的另一个分类法,是新旧分类法,作为瑜伽形派的中心学说,唯识哲学传入中国以后,就分成了两套思想体系,一套是旧译的,叫九识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还多了一个识,叫:无垢(净)识。这个学说,我们又叫它如来藏缘起说。请记住,九识是如来藏缘起说。

       还有一套是新译的,叫八识说。这个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这个学说叫:阿赖耶识缘起说。

图片

   

 所以唯识学的另一种分类——旧识叫:如来藏缘起,新识叫:阿赖耶识缘起。

图片

如果我们对唯识学发展的历史不是特别清晰的话,大部分人都会搞混,包括有一些佛教研究的人,都会搞混。搞混什么?如来藏缘起说和阿赖耶识缘起说之间的区别。之所以会搞混,是因为现在把如来藏缘起说和阿赖耶识缘起说这两个概念等同了,现在认为阿赖耶识缘起就是如来藏缘起。但是在历史上,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如来藏缘起是九识的,多一识,属于旧唯识;而阿赖耶识是新唯识,只有八识。多的那一识叫:无垢(净)识。

图片

       没有佛教基础的同学,后面的课再讲如来藏和阿赖耶识两个词的定义。这两个词的定义很广泛。有同学就简单地说:真如就是如来藏,就是一心——这都是很简单的说法。从哲学上,这两个词的定义是很广泛的。我们只要现在知道有这么两套缘起说就可以了。旧说是:如来藏,新说是:阿赖耶识。

图片

       其实,到了禅宗传法的楞伽时代,禅宗传法是以《楞伽经》传法的。这两个识,就是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就统一了。因为《楞伽经》的经文里就这么说过,说“阿赖耶识与七识具”;有的时候就直接把阿赖耶识改为如来藏,说“如来藏与七识具”;有时又说,说“此阿赖耶识即名如来藏”。也就是说,在楞伽时代,这两个词就已经统一了。

       通史课里提到过,禅宗早期,到楞伽(静觉)以前,都叫楞伽师。禅宗的大师都自称楞伽师,传《楞伽经》。如果那时说:你是禅师。那是骂人的话,说你没文化。在更早的时间——南北朝的晚期,佛教界内部最大的一个对峙是什么?是北方地论师和南方摄论师之间,两大集团的对峙。

       北部的学僧,是以世亲大师的《十地经论》为指导,坚持阿赖耶识的八识说,认为第七识末那识是妄识,而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真识。这就是中国北部的叫:地论师,因为他们的指导经书叫《十地经论》。

       而当时中国南方的学僧,比如说,四川等 南部的学僧,是以无著大师的《摄大乘论》为指导的,认为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妄识。那什么才是真识?他们另立了一个第九识叫无垢识,这个无垢识就是真识。

       这就是唯识学的新旧分类。

       世亲和无著是哥俩,无著大师是哥哥,世亲大师是弟弟。世亲大师最早的时候学的是小乘,所以这是哥窑与弟窑之间的争夺。

图片

       我们现在用的,都已经是新唯识了。大家老说唐僧去取经,唐僧去取经,取的是什么呢?取的是真经。为什么要去真经?就是因为当时南北朝末期的这种关于唯识学,到底是九识,还是八识的问题。因为唐僧是从河南经过的四川,他经历了北朝的地论,又经历了南朝的摄论。所以他就一定要搞清楚这件事情。

       所以所谓唐僧去取经,其实就是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关于人的识,心识,到底是几个识,是八识还是九识。取的是谁的经?我们上一课讲过,唯识分古今,他取的是唯识今学大师陈那的经。大师叫:陈那,唐僧大家知道叫:陈祎。都姓陈,这也是缘分。

       唐僧取回来的真经,读了么?读了,但是没读多长。唯识法相宗的书,就读了一百年多一点,后来大家就不读了,因为印度的逻辑观和我们有根本性的冲突。我们都知道,印度有一个种姓概念,唐僧基本上原汁原味儿地把这个东西都取回来了,所以他给人分种。所以后来中国人就基本上不读唯识法相宗的书了,如果要读,都去借鉴武器去了,什么意思?唯识学是佛教哲学的武器库,博大精深,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去拿一点。所以我们很快就发展出来了自己的一套唯识体系,中国人自己的。

       不管是旧唯识,九识说,还是新唯识,八识说。其实它们在域外传入中国以后,就都变得不一样了。因为传进来以后,哲学的立足点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在域外是一个立足点,在中国是一个立足点。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有的老师讲佛经,或者我们自己去看佛经,尤其是《瑜伽师地论》和《十地经论》或者《摄大乘论》会出现偏差。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佛经,其义理上,已经做过中国式的改造。什么改造?一句话:把绝对真理的客体化,改造成为了绝对真理的本体化。再重复一遍:把绝对真理的客体化,改造成为了绝对真理的本体化。

       还是绕吧?下一讲就把这个绕口令给解开。

标签:如来,07,阿赖耶识,唯识,九识,新旧,缘起,楞伽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792162/article/details/120963233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