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这么多TiDB负载均衡方案总有一款适合你

2021-10-18 12:00:47  阅读:293  来源: 互联网

标签:负载 network keepalived TiDB 总有 root 节点 localhost


【是否原创】是
【首发渠道】TiDB 社区

前言

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TiDB是一种计算和存储分离的架构,每一层都可以独立地进行水平扩展,这样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从TiDB整体架构图可以看到,计算层(图中的TiDB Cluster)负责与外部应用使用MySQL协议通信,每一个TiDB Server是一个无状态节点彼此独立,应用端连接任何一个TiDB节点都可以正常访问数据库。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两点:

  • 简单增加TiDB节点就可以提升集群处理能力。

  • 把TP请求和AP请求在计算层分开,各玩各的互不影响。

但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集群有多个TiDB节点,应用端应该访问哪一个呢?我们不可能在应用端写多个数据库连接,A业务访问TiDB-1,B业务访问访问TiDB-2。又或者是习惯了分库分表读写分离的同学会考虑用MyCat这类的数据库中间件来实现请求转发。

TiDB的诞生初衷就是彻底告别各种复杂的数据库拆分模式,做到不和数据库中间件强耦合,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单纯的代理来自动实现TiDB节点路由。
这时候,运行在TCP层的负载均衡组件显然更适合。

TiDB可以用哪些负载均衡组件

经过多方调研和使用,这里推荐以下三种TiDB负载均衡方案。

首先是HAProxy,它作为一款工作在TCP(四层)和HTTP(七层)的开源代理组件,支持丰富的负载均衡策略以及出色的性能从而使用非常广泛,它是TiDB官方推荐的负载均衡方式。

其次是LVS,这也是一款鼎鼎大名的负载均衡开源软件,它工作在网络第四层,流量直接通过Linux内核来处理性能非常高,同时也支持多种负载均衡算法,但是配置和使用相对比较复杂。

最后要介绍一下TiDB孵化器下的Weir,这个项目最初由伴鱼发起并开源,而后PingCAP也加入其中,也是官方推荐的负载均衡之一。除此之外,它还支持SQL审计、监控、多租户、自适应熔断限流等高级特性,对这方面有需求的可以优先考虑。和前面两种不一样的是,它是工作在第七层应用层的。

另外,像DNS解析或F5这类非软件层面的负载均衡也可以用在TiDB上,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HAProxy

HAProxy在TiDB中的最佳实践官网有一篇文章详细介绍过,手把手教你如何安装和配置,地址是https://docs.pingcap.com/zh/tidb/dev/haproxy-best-practices

这里借用里面的一张图:

从这张图里面可以发现,引入HAProxy后它自身成为了一个单点,一旦出现故障那整个数据库都无法访问,那么搭建高可用负载均衡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我推荐的方式是使用Keepalived+VIP的方式,架构如下图所示:

Keepalived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让两台主机绑定同一个虚拟IP,当其中的master节点故障时自动路由到backup节点,无需人工介入。

值得一提的是,bakcup节点在成为master前都是闲置状态,有一定的资源浪费。

接下来看一下如何操作。

直接通过yum就可以安装keepalived: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y keepalived

[root@localhost ~]# which keepalived
/usr/sbin/keepalived

它的配置文件在/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分别在两台负载均衡节点上安装keepalived。

在第一台节点(设置为master)上修改keepalived的配置如下: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router_id kad_01 #节点标识,要全局唯一
}

vrrp_instance tidb_ha {
    state MASTER #节点角色
    interface ens192 #这里设置成自己的网卡名字,标识绑定到哪个网卡
    virtual_router_id 51 #虚拟路由id,同一组主备节点要相同
    priority 100 #优先级,要确保master的优先级比backup的高
    advert_int 1 #主备之间检查频率为1秒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tidb666 #主备之间的认证密码
    }

    virtual_ipaddress {
        10.3.65.200 #设置绑定的虚拟IP
    }
}

这里只演示了最基础的几个配置,它还可以用更多的配置实现复杂功能,可以参考其他资料实现。

然后启动服务:

[root@localhost haproxy]# systemctl start keepalived
[root@localhost haproxy]# systemctl status keepalived

可以看到当前keepalived已经是active (running)状态,虚拟IP已经绑定到了网卡上:

我们用虚拟IP为入口验证一下是否能够登录到TiDB中:

发现登录成功。

用相同的方式,用如下配置文件在第二个节点启动keepalived服务: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router_id kad_02 #节点标识,要全局唯一
}

vrrp_instance tidb_ha {
    state BACKUP #节点角色
    interface eth0 #这里设置成自己的网卡名字,标识绑定到哪个网卡
    virtual_router_id 51 #虚拟路由id,同一组主备节点要相同
    priority 50 #优先级,要确保master的优先级比backup的高
    advert_int 1 #主备之间检查频率为1秒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tidb666 #主备之间的认证密码
    }

    virtual_ipaddress {
        10.3.65.200 #设置绑定的虚拟IP
    }
}

这里要注意router_idstatepriority要与第一个节点不同。

接着我模拟master节点故障,直接把它关机:

[root@localhost haproxy]# poweroff
Connection closing...Socket close.

Connection closed by foreign host.

Disconnected from remote host(centos-9) at 20:38:16.

Type `help' to learn how to use Xshell prompt.
[C:\~]$ 

退出连接后再次登录,发现依然正常:

另外一点使用HAProxy的彩蛋是,Prometheus官方已经出了HAProxy的exporter,而且从HAProxy 2.0开始已经自己提供了prometheus-exporter,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很方便的把对HAProxy的监控集成到TiDB的监控体系中。

限于篇幅,以后再介绍详细。

LVS

LVS支持三种工作模式,每种模式的工作原理这里不做介绍,大家去参考其他资料,每一种模式的配置方式都不同,我只列出它们之间的对比结果:

我以使用最广泛的DR模式来介绍配置过程,相比HAProxy它在网络上的配置要复杂一些。

从DR的工作原理可以得知,LVS所在的主机和它后面的真实服务主机都需要绑定同一个虚拟IP。
先配置LVS的主机,复制一份默认网卡的配置进行修改:

[root@localhost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cp ifcfg-eth0 ifcfg-eth0:1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vi ifcfg-eth0:1

TYPE="Ethernet"
PROXY_METHOD="none"
BROWSER_ONLY="no"
BOOTPROTO="static"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IPV6_ADDR_GEN_MODE="stable-privacy"
IPADDR=10.3.65.201 # 这里配置虚拟IP
NETMASK=255.255.255.0
NAME="eth0:1"
DEVICE="eth0:1"
ONBOOT="yes"
~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接着对TiDB节点进行网卡配置:

[root@localhost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cp ifcfg-lo ifcfg-lo:1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vi ifcfg-lo:1

DEVICE=lo:1
IPADDR=10.3.65.201
NETMASK=255.255.255.255
NETWORK=127.0.0.0
# If you're having problems with gated making 127.0.0.0/8 a martian,
# you can change this to something else (255.255.255.255, for example)
BROADCAST=127.255.255.255
ONBOOT=yes
NAME=loopback
~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vi /etc/sysctl.conf # 这里新增下面显示的几条配置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sysctl -p
net.ipv4.conf.all.arp_ignore = 1
net.ipv4.conf.default.arp_ignore = 1
net.ipv4.conf.lo.arp_ignore = 1
net.ipv4.conf.all.arp_announce = 2
net.ipv4.conf.default.arp_announce = 2
net.ipv4.conf.lo.arp_announce = 2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route add -host 10.3.65.201 dev lo:1

Linux内核从2.4版本开始就已经集成了LVS,所以我们不用单独安装了,这里只需要安装它的管理工ipvsadmin。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ipvsadm
[root@localhost ~]# ipvsadm -Ln
IP Virtual Server version 1.2.1 (size=4096)
Prot LocalAddress:Port Scheduler Flags
  -> RemoteAddress:Port           Forward Weight ActiveConn InActConn

通过ipvsadm添加LVS节点信息:

[root@localhost ~]# ipvsadm  -A -t 10.3.65.201:4000 -s wrr -p 5 #这里添加虚拟IP,使用加权轮询策略

然后把TiDB节点也添加进去: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ipvsadm -a -t 10.3.65.201:4000 -r 10.3.65.126:4000 -g

这里的-t参数指定LVS节点虚拟IP,-r参数指定后面的真实服务节点也就是TiDB的访问端口,如果有多个TiDB节点就每个都加入。

准备就绪以后,我们把当前的信息保存到LVS配置文件中,然后启动服务即可: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ipvsadm --save > /etc/sysconfig/ipvsadm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cat /etc/sysconfig/ipvsadm
-A -t 10.3.65.201:4000 -s wrr
-a -t 10.3.65.201:4000 -r 10.3.65.126:4000 -g -w 1
[root@localhost network-scripts]# systemctl start ipvsadm

启动以后通过虚拟IP来登录到TiDB中,发现登录成功:

LVS的高可用方案与前面提到的HAProxy类似,都是使用keepalived来实现,为了避免大量重复内容,这里只给出Master的关键配置: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keepalived

global_defs {
   router_id kad_01 #节点标识,要全局唯一
}

vrrp_instance tidb_ha {
    state MASTER #节点角色
    interface eth0 #这里设置成自己的网卡名字,标识绑定到哪个网卡
    virtual_router_id 51 #虚拟路由id,同一组主备节点要相同
    priority 100 #优先级,要确保master的优先级比backup的高
    advert_int 1 #主备之间检查频率为1秒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tidb666 #主备之间的认证密码
    }

    virtual_ipaddress {
        10.3.65.201 #设置绑定的虚拟IP
    }

    virtual_server 10.3.65.201 4000 {
	    delay_loop 6  #服务轮询的时间间隔
	    lb_algo wrr  #加权轮询调度,调度算法有 rr|wrr|lc|wlc|lblc|sh|sh
	    lb_kind DR   #LVS工作模式 NAT|DR|TUN
	    persistence_timeout 50  #会话保持时间
	    protocol TCP  #健康检查协议

	    # 真实的后台服务,这里配TiDB访问信息,每个TiDB节点配置一个real_server
	    real_server 10.3.65.126 4000 {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3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4000
	        }
	    }
	}
}

Backup节点配置参考前面的修改即可,更多详细配置可以去网上搜索。

Weir

网上关于Weir的信息并不多,有用的资料都来自Github主页的文档,Weir的架构和原理可以参考这篇文章:https://asktug.com/t/topic/93717,这里只总结一下如何去快速使用。

首先从Github拉取源码编译安装:

[root@localhost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idb-incubator/weir
[root@localhost ~]# cd weir
[root@localhost ~]# make weirproxy

它涉及到两个配置文件,一个和proxy相关(weir默认端口是6000),一个和namespace相关,都在conf目录下。简单起见,proxy的配置我不做任何修改都用默认值,只改一下namespace配置里和TiDB有关的参数:

[root@localhost weir]# vi conf/namespace/test_namespace.yaml

version: "v1"
namespace: "test_namespace"
frontend:
  allowed_dbs:
    - "test"
  slow_sql_time: 50
  sql_blacklist:
  denied_ips:
  idle_timeout: 3600
  users:
    - username: "weir"
      password: "111111"

backend:
  instances:
    - "10.3.65.126:4000"
  username: "root"
  password: ""
  selector_type: "random"
  pool_size: 10
  idle_timeout: 60
~  

详细的配置参数可以参考官方文档。
修改好配置后运行启动文件:

[root@localhost weir]# ./bin/weirproxy &

通过Weir暴露的入口登录到TiDB,发现登录成功:

这里要注意的是,MySQL客户端登录时使用的账号密码是namespace中设置的信息,不再是TiDB原本的账号密码。

Weir的高可用方案官方介绍的不多,没有提供原生的高可用支持。从某个角度来看,Weir更像是TiDB SQL层的一个HTTP扩展,所以也是无状态服务,如果部署多个Weir来做集群的话,那么它的上层就需要引入像Nginx或HAProxy这样的负载均衡组件,问题好像一下子回到最开始了。

与前面两种方案相比,Weir实施起来稍微有点重,不过它胜在支持前面两种没有的功能,这就需要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取舍,还是希望Weir会越做越好。

总结

总体来说,本文介绍的内容都偏TiDB外侧的东西,看似关系不大但是又很重要,一旦用了TiDB就不得不考虑负载均衡的问题,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标签:负载,network,keepalived,TiDB,总有,root,节点,localhost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hohoa/p/15420041.html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