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翻译:审美体验的8项法则(8 Laws of Artistic Experience)

2021-07-01 21:58:18  阅读:289  来源: 互联网

标签:尼克松 Ramachandran 艺术 法则 Experience Artistic 图像 Art Laws


引言

原视频链接:8 Laws of Artistic Experience - YouTube

Review of Ramachandran and Hirstein’s publication of ‘The Science of Art: A Neurological Theor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by a Georgia Tech neurology student. Ramachandran’s work is closely tied to the field of Neuroaesthetics: an attempt to combine neurological research with aesthetics by investigating the experience of beauty and appreciation of art on the level of brain functions and mental states. This video was made in conjunction with a class assignment.
Citation: Ramachandran, V.S., and William Hirstein. “The Science of Art: A Neurological Theor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6.6-7 (1999): 15-51.

这是一篇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 的神经学的学生对于RamachandranHirstein 出版的《艺术科学:审美体验的神经学理论》的复习总结。Ramachandran 的工作与神经美学领域密切相关:尝试在大脑功能和精神状态水平上调查“美”的体验和艺术鉴赏,将神经学研究与美学相结合。该视频是与课堂作业一起制作的。

引文:Ramachandran,V.S.William HirsteinThe Science of Art: A Neurological Theory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艺术科学:审美体验的神经学理论),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意识研究杂志)。6.6-7 (1999):15-51。


另外,Ramachandran本人也在CARTA: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Art and Aesthetics: Neurobiology, Neurology and Art and Aesthetics - YouTube中对自己提出的8项法则做出了解释,其中法则的表述和本篇有所不同,我将其也放在这里做参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 介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家好,我是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Michael Gadaleta。我正在对一篇文章进行复习总结,它是来自RamachandranHirstein 的《艺术科学:审美体验的神经学理论》。

作者首先介绍了“艺术”,随后揭示了他们简化的方式。
他们简单地列出了通常人们认为有吸引力的图像的所拥有属性,然后将这个列表称为——
The eight laws of artistic experience.(审美体验的8项法则)

这是一套指导方针,艺术家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利用这些指导方针来优化大脑的视觉区域。另外,因为观者在观看艺术的同时,也在主动地对艺术进行再创造,所以在这种意义上他们也是“艺术家”。

1. Peak Shift Principe(峰值漂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项法则是Peak Shift Principe(峰值漂移)。这一现象在动物的“辨识学习”中很典型。

例如:训练老鼠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每当找到一个“长方形”时就给它奖励。很快,老鼠就会越加频繁地能够从“正方形”中找出“长方形”。但最终,老鼠会对更的矩形做出更大的反应。

这一奇怪的结果表明——老鼠正在学习的不是某种形状而是一种规则译注:这里指并非 “长得像特定长方形的样子 ”,而是“比正方形更瘦长的特征 ”)。老鼠抓住了“长方形”更本质的特征,唤起了直接的情感反应。

而艺术家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抓住物体的本质,还要放大它。这是为了比原物体更有力地激活相同的神经机制。因此,艺术家突出了物体的本质特征,而忽略了无关的信息。

例如,想想漫画家画一张名人脸的方式,举个例子——尼克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它以尼克松真实的脸开始。然后,他将所有其他面孔的平均值,减去尼克松的这张脸,得到了尼克松的脸和其他所有面孔的差异。最后,他放大了这些差异,最终的结果就是一幅比原作更像尼克松的画作!

这一结果和“瘦矩形与正方形”的实验相同。这些放大的结果是一种更强的刺激,观众对它的反应比原作本身更强烈。

2. Isolation(分离)

Isolating a single cue to optimally excite cortical visual areas(“Attention”)
将单一的元素分离出来,这样就可以强化激发脑皮层特定的视觉领域(让其更引人注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个原则是Isolation(分离)。它对应的需求是:在增强一个单独的视觉模式(译注:大概指轮廓模式等)之前分离它。这就是为什么“轮廓绘画”或者说“素描”作为艺术比全彩照片更更有效率译注:应该指在表达上更有效率)。

隔离一个单独的区域可以让人更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信息来源上,从而让你注意到艺术家引入的增强。这些增强产生的强化能更有效地激活大脑的边缘系统。

考虑我们这里的例子:
左边的图片是尼克松的全彩插图。然而,尼克松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脸部轮廓而非肤色——尽管肤色让图片看起来更像是真人,但这并没有让尼克松看起来像他自己。因此,从轮廓上观察是更有效率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右边的粗略轮廓比尼克松的全彩照片更美观。

3. Grouping or “binding” (组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个法则是Groping(组合)。这是发现特性之间相关联度的步骤。机体在这方面的加强是为了识别不同的身份或事件。

请注意上图,原本它就是一组黑与白的斑块。然而,在看了一段时间后,你可能就会发现这些斑块可以与狗的形象联系起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发现狗,或者说发现和狗之间的联系,会产生了一种愉快的“啊哈”的感觉。随后他会迫使你保持这种组合来观看图像。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生物体能够从环境的噪声中识别出图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生物体就可以战胜“伪装”。

这也意味着,“边缘强化”不仅在物体被完全识别后反馈到早期视觉,而是在处理的每一个阶段都被唤起。

另外,一旦你形成了这种组合,有机体就会把它当成一种识别,这就是导致你“回不去了”的原因。这里的关键思想是对大脑中的资源给予有限的关注,并消除用于竞争表示的神经空间。

在处理的每一个阶段,你的大脑都在告诉你:“看这里”、“这是一条线索”、“这是你应该注意的”。这并非自发的,这种强化是愉悦感的来源。

4. Contrast(对比)

第四个概念也与增强有关,它涉及忽略冗余信息提取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视网膜上的、外侧膝状体的、视觉皮质的细胞主要是对边缘或者说亮度的阶跃变化有反应,而不是“均匀变化的表面颜色”。

例如上图,梯度变化在底部比在顶部更容易看到。

这种对比本质上可能会让眼睛更舒服。

在这方面分配注意力对于机体是有益的。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发现对比度在本质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经常被用来伪装迷惑捕食者和猎物。

5. Symmetry(对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个法则是最明显的,并不令人意外的。对称在美学上令人愉悦。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重要的生物体都是对称的。

比如:在选择伴侣时,动物和人类都喜欢对称的。进化生物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不对称的机体通常表示它正遭受疾病的折磨或者是某种寄生虫感染。

6. The Generic Viewpoint (普通视角)

Abhorrence of unique vantage points and suspicious conincidences
厌恶“独特的有利位置”和“可疑的巧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六项法则是普通视点准测知觉的贝叶斯逻辑。这指的是:视觉系统讨厌基于独特位置的解释,而更倾向于通用的解释。

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很容易看出,左边的图是一个来自于普通视角下的立方体。而对于右边的图像,大多数人认为它是一个扁平的六边形并且中心有放射线。

然而,这也是一个立方体,不过是只在一个独特的视角下才可以看到的图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如果一个艺术家想让观众愉悦,他应该避免这种巧合。然而在特定场合下,违反这一原则而不是坚持它,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

7. Perceptual Problem Solving (知觉问题解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七项法则是知觉问题解决。这指的是:比起“事物直接出现”,你经过一些努力才看到事物会更令人愉悦,因此这让图像更具有吸引力。

其原因尚不确定,但也许这种机制让努力本身被增强了,这样你就不会轻易放弃。这与刚才讨论的“对比度”和“组合”类似。

这个法则支持了这幅猎豹的图像。

8. Art as a Metaphor (隐喻的艺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一条法则是隐喻的艺术

“隐喻”指的是两个概念之间的一条心理隧道,这两个概念一开始看起来非常不同。Ramachandran使用了莎士比亚的例子,他说:“julia是太阳”。二者看起来非常不同,然而它们在“光芒”和“温暖”两方面相似。

对相似性和联系的发现将导致边缘系统激活,让这一行为有了回报。

末尾. 评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体而言,作者具有很强的定义人类感知要素和具体术语的能力。

可是我感觉,这些法则在他们提供的例子上是很好证明的,却没有实验数据的支持。Ramachandran确实也建议了 galvanic skin response(皮肤电流反应) 实验,他认为这相比“简单地询问某人在看某物时他有多少情绪”而言是更好的衡量标准,因为口头反应是被过滤的。

通过进行更多这样的量化实验,我们希望可以使用功能性的图像来识别负责观看艺术的特定大脑区域。

然而,也存在潜在的反对意见指出,独创性是艺术的本质,是法则所不能捕捉到的。

标签:尼克松,Ramachandran,艺术,法则,Experience,Artistic,图像,Art,Laws
来源: https://blog.csdn.net/u013412391/article/details/118358342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