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中药学重点

2021-06-12 14:02:20  阅读:18631  来源: 互联网

标签:清热 平喘 消肿 中药学 活血 重点 祛风 止痛


中药学

总论

第一章 起源与发展

《神农本草经》:东汉,365,第1部,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730,朱写墨写

《新修本草》:=《唐本草》,李责力苏敬等,844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唐慎微,1558

《开宝本草》:宋,983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1892,集中国16世纪前本草学大成世界自然科学卓越贡献

《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921(增716)

第二章 产地、采集、储藏

道地药材:确定依据临床疗效是关键

第三章 炮制

第一节 目的

1.减毒:eg.巴豆去油制霜,附子煎煮成制附子

2.增效:eg.蜜制百部增润肺止咳,醋制延胡增止

3.存:eg.干燥处理之肉苁蓉茎含汁半埋沙,黄芪

切片干燥

4.净:eg.刷枇杷叶背面绒毛切成丝

5.好吃:eg.水漂海藻,昆布,紫河车腥味

6.类似配伍作用:eg.生地黄酒煎成熟地

                寒 清热凉血  温 补血滋阴,

            生首乌泻下通便  制首乌专补肝肾

第二节 常用方法

水飞:

炙:液体辅料拌炒

:药快入沸水潦过

淬:煅红入冷水/液辅料(打铁)

第四章 作用

第五章 性能

第一节 四气

寒凉温热平

寒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

温热: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

逆等

第二节 五味

……

药性歌

酸涩收敛固涩,

苦有泄燥之功,

甘补和中缓急,

辛发散行气血,

咸能软坚泄下,

淡能渗湿利尿,

第三节 升降沉浮

辛甘温热升浮,

酸苦咸凉沉降。

反映药物作用趋向性

升浮: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

沉降: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

第四节 归经

药物作用定位概念

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

第五节 有毒无毒

第六章 配伍

eg……

七情:单行:

      相须,使:增效(并列,主副)

      相畏,杀:减毒(被动,主动)

      相恶:    减效

相反:    增毒(十八反,十九畏)

第七章 用药禁忌

十八反药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药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妊娠禁用:eg.砒霜,芫花,麝香

第八章 用药剂量、用法

1.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川乌、生自然铜

2.后下(芳香类):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

3.冲服: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

4.泡服:番泻叶

5.不入煎剂: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

 

6.只外用,不内服:升药、炉甘石、土荆皮

7.入丸散: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

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

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

8.包煎: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

  (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煎——钩藤

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

11.烊化兑服——阿胶

12.制霜内服——巴豆

13.醋制——甘遂

14.焗服——肉桂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表寒实证。

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喘家圣药。

桂枝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风寒表证(营卫不和表虚自汗)。

紫苏

发汗解表,解鱼蟹毒,行气宽中,行气安胎。

外感风寒证兼气滞,脾胃气滞证。

生姜

呕家圣药(多胃寒呕吐)。

香薷

夏月麻黄;阴暑证。

荆芥

微温;风寒风热表证;药性缓和。

防风

微温;风寒风热表证;治风通用药;风药之润剂。

羌活

外感风寒表证较重(夹湿);风寒湿痹(上半身)独活(下半身);风寒太阳头痛。

藁本

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湿痹;巅顶头痛。

白芷

祛风散寒,通鼻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外感风寒表证,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骨齿)。

性善走窜。

细辛

阳虚外感风寒;鼻渊;少阳头痛;牙痛。

细辛不过钱(1钱=3g)0.5-1g;入丸散。

苍耳子

鼻渊要药。

辛夷

鼻渊头痛要药。

=木笔花;包煎。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发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解毒,疏肝解郁。

入煎剂多后下。

牛蒡子

=大力子;会滑肠药量不宜大。

蝉蜕

音哑;用量小。

桑叶

平肝明目,清肺,润肺止咳。

菊花

黄菊清热解毒,白菊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要药。

蔓荆子

头痛。

柴胡

解表升阳,疏散退热,疏肝解郁,清胆截疟。

少阳,疟疾。

升麻

升阳清热解毒。

葛根

升阳止泻。

湿热泻痢脾虚久泻,外感表证发热头痛项背强痛。

 

二.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打碎先煎。

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实热,虚热。

天花粉

根不包煎煎服。

淡竹叶

清心火。

栀子

清三焦郁火。

清热利湿-湿热黄疸,凉血解毒-血热吐血丑,消肿止痛。

夏枯草

清肝明目,消肿散结,降压。

目珠疼痛入夜尤甚肝阴不足。

决明子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清热燥湿药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

上焦(肺热),血热胎动不安 紫苏气滞胎动不安。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中焦(心肝胃火),湿热泻痢要药。

黄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下焦(相/肾火)。

龙胆草

肝胆湿热,肝胆实火。

苦参

杀虫,利尿。

3.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疮家圣药。

大青叶

菘蓝干燥叶。

青黛

菘蓝叶/茎叶。

板蓝根

菘蓝干燥根;利咽。

蒲公英

乳痈;=黄花地丁。

紫花地丁

疔疮要药。

蚤休

毒蛇咬伤要药;=七叶一枝花=重楼。

野菊花

清热解毒里强于黄菊(疮痈肿毒)。

鱼腥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肺痈。

红藤

肠痈要药。

败酱草

肠痈,疮痈,肺痈。

白头翁

热毒血痢要药;可配黄连黄柏秦皮。

射干

咽喉肿痛要药;=乌扇。

土茯苓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梅毒要药。

4.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清热凉血要药。

玄参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解毒。

偏于滋阴解毒。

牡丹皮

凉血不留淤、活血不动血。

无汗骨蒸。

赤芍

凉血不留淤、活血不动血。

5.清虚热药

青蒿

虚热,凉血,解暑(实热),截疟。

有汗、无汗骨蒸。

不宜久煎。

地骨皮

虚热,凉血,清肺(实热)。

有汗骨蒸。

凉血退蒸佳品。

银柴胡

虚热,疳热。

胡黄连

虚热,疳热,湿热(实热)。

阴虚/产后发热。

 

**虚实两清:知母,黄柏,牡丹皮,青蒿,地骨皮,胡黄连,秦艽

 

三.泻下药

  1. 攻下药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胃肠积滞大便秘结尤热结便秘,火热上炎之头痛目赤咽痛牙龈肿痛,血热出血,疮痈肿毒丹毒肠痈烧烫伤,淤血诸证,湿热黄疸淋证。

芒硝

泻下软坚,清热消肿。

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咸;冲服。

番泻叶

热结便秘。

芦荟

热结便秘,肝经实火。

  1. 润下药

火麻仁

润肠通便(尤老、妇之肠燥便秘)。

郁李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脚气浮肿)。

  1. 峻下逐水药

芫花

醋制降毒性量小;煎服1.5-3,丸散0.6/次。

甘遂

醋制降毒性量小;丸散0.5-1;泻下逐饮峻剂。

京大戟

醋制降毒性量小;煎服1.5-3,丸散1/次。

巴豆

去油制霜降毒性;丸散0.1-0.3;热;寒积便秘(冷秘)。

 

四.祛风湿药

  1. 祛风湿寒药

独活

风寒湿痹(下半身)新久病皆可用

威灵仙

消骨鲠要药,用30-50g。

性猛善走。

川乌

风寒湿痹;止痛力强。

大毒;内服制用;先煎0.5-1小时;1.5-3g。

马钱子

大毒;入丸散0.3-0.6g。

蕲蛇

祛风,通络,止痉,攻毒。

性善走窜、内走脏腑、外达皮肤、搜风,风湿顽痹。

=大白花蛇;动物类药;有毒;肝经。

木瓜

化湿和胃,舒筋活络,消食,生津止渴。

吐泻转筋要药。

  1. 祛风湿热药

秦艽

祛风湿,通络止痛,清湿热,退虚热。

风药之润剂(辛散不燥烈,苦泄不伤阴)。

防己

木/广防己:祛风湿,止痛。

汉防己:利水消肿。

  1.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体虚乏力筋骨痿软小儿行迟。

南五加=五加皮。

北五加=香加皮-利水渗湿,有毒

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降血压。

腰膝酸痛尤腰痛 长于补肝肾,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狗脊

善祛脊背之风湿,强腰膝。

 

五.化湿药

藿香

化湿,解暑,止呕。

醒脾快胃振动清阳要药,长于和中止呕。

佩兰

化湿,解暑。

脾瘅要药。

苍术

燥湿健脾,明目,祛风湿,祛风散寒(少用)。

燥湿健脾要药燥湿为主,夜盲。白术?

厚朴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梅核气。

砂仁

化湿行气, ,理气安胎。

妊娠恶阻气滞胎动不安。

入汤剂后下;量小。

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湿温初起湿邪偏重。

入汤剂后下;量小。

肉豆蔻也温中行气。

草豆蔻

腹痛泻痢。

 

六.利水渗湿药

  1. 利水消肿药

茯苓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安神。

一切水肿,尤湿痰。

菌核;平。

猪苓

利水消肿渗湿好于茯苓。

菌核;平。

泽泻

利水消肿渗湿好于茯苓,泄热。

寒;下焦湿热。

薏苡仁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水中小便不利脚气,痰饮,脾虚泄泻,风湿痹筋脉拘,肺痈肠痈。

药食两用。

玉米须

利湿退黄-黄疸。

香加皮

北五加=香加皮-利水渗湿,有毒

  1.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热淋常用药,利小便实大便止泄泻。

包煎。

滑石

利尿通淋,清热解毒, 。

善热淋石淋。

水飞滑石包煎,块状不需包煎。

关木通

善热淋。

海金沙

尤尿道疼痛,诸淋涩痛要药。

孢子粉;包煎。

萆薢

善膏淋。

  1. 利湿退黄药   

茵陈

善湿热阳黄。

金钱草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沙石热淋。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泻热通便。

烫伤。

 

**烧烫伤三大中药:大黄,虎杖,白芨

 

七.温里药

附子

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药。

走而不守。

毒内服需炮制;乌头子根。

干姜

温中散寒。

能走能守。

配附子相使助回阳救逆and减其毒性。

肉桂

命门火衰要药。

鼓舞气血生长。

引火归源要药。

守而不走。

2-5g;后下。

树皮;桂枝嫩枝不需后下

 

**桑叶-干燥叶;桑白皮=干燥根皮

 

吴茱萸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杀虫。

寒凝疼痛、厥阴头痛、厥阴肝经要药,五更泻。

1.5-6g。

小茴香

寒疝腹痛;睾丸胀痛。

丁香

温中降逆-胃寒呃逆要药。

公丁香-花蕾;母丁香-果实。

花椒

果皮。

椒目:种子;苦寒;利水消肿,降气平喘。

 

八.理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气滞;燥湿化痰-治痰要药(尤湿痰)。  

青皮

疏肝破气-肝郁气滞。

枳实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破气行滞止痛。

木香

行气调中-脾胃大肠肝胆气滞。

沉香

温肾纳气平喘-虚喘证。

1-1.5g。

川楝子

行气;疏肝泄热。

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

苦寒。

香附

尤疏肝解郁;理气调中。

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

薤白

通阳散结-胸痹要药 另瓜篓

 

九.消食药

山楂

尤肉食积滞。

神曲

米面食积滞。

麦芽

米面食积滞;回乳。

莱菔子

降气化痰。

鸡内金

化石-沙石淋证、胆结石。

生用研末;1.5-3g。

 

十.驱虫药

使君子

蛲蛔。

炒香嚼服,小儿每岁1-1.5粒,总量不超过20粒,大量服会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忌饮热茶。

苦楝皮

蛲蛔钩。

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

槟榔

蛲蛔钩姜片绦。

槟榔60-120常配南瓜子60-120g治绦,先南后槟。

南瓜子

绦。

研粉,勿煎,冷开水调服。

鹤草芽

绦。

研粉,勿煎(因有效成分几不溶水)。

雷丸

蛲蛔绦。

入丸散温开水调服,研粉冷开水调服,勿煎(因蛋白酶加热60度易破坏);菌核。

 

十一。止血药

  1. 凉血止血药

大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强)。

上部出血。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下部出血,善利尿。

地榆

下焦之下血(便、痔);烫伤。

酸涩。

槐花

下焦之下血(便、痔)。

=槐米;药用花蕾。

侧柏叶

涩。

白茅根

利尿生津善尿血。

苎麻根

止血,安胎,清热。

  1. 化瘀止血药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补虚强壮。

出血证,跌打损伤。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活血通经。

尤血热夹淤各种出血。

苦寒。

蒲黄

化瘀-淤血痛证,与五灵脂相须

花粉包煎。

  1. 收敛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尤肺胃内出血。

涩,粘腻。

仙鹤草

=脱力草。

4.温经止血药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虚寒性出血尤崩漏,月经不调痛经,虚寒充任不固之胎动不安,温灸。

 

十二。活血化瘀药

  1. 活血止痛药

**活血药多温性,寒凉的有郁金(寒),丹参(微寒)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上行头目、中开瘀结、下行血路;各种头痛(除高血压)。

延胡索

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醋制后有效成分溶解度增而加强止痛。

郁金

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

寒;郁金,莪术,姜黄  块根。

 

**利胆退黄:郁金,金钱草,虎杖,茵陈,大黄,栀子

 

姜黄

风湿臂痛。

根茎;片姜黄:浙江郁金根茎。 

乳香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偏行气伸筋。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偏散血化瘀。

五灵脂

粪便宜包煎。

  1. 活血调经药

丹参

活血调经,趋于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月经不调、痛闭经、产后淤滞腹痛,血瘀心痛、脘腹痛、zhenjia积聚、风湿痹。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止咳平喘:桃仁,杏仁,紫苏子

 

益母草

活血;利水;妇女经产要药。

牛膝

活血利水,补肝肾强筋骨,引火(血)下行。

瘀血阻滞之痛闭经、包衣不下、跌仆伤痛、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痛下肢痿软,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丑血。

怀牛膝:善补肝肾强筋骨。

川牛膝:善活血祛瘀通经。

鸡血藤

活血补血  另当归

  1.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破血 另水蛭

= zhe虫

骨碎补

=猴/毛/申姜。

  1. 破血消癥药

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偏于破血。

三棱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偏于破气。

水蛭

破血。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 温化寒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

脾胃寒湿痰;有毒。

天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

寒湿痰,经络顽痰风痰;有毒。

禹白附

风痰,口眼歪斜;=白附子。

白芥子

皮里膜外痰。

旋覆花

降肺胃气化痰;微温;包煎。

皂荚

顽痰,痰壅。

白前

降气化痰;寒热内外皆可用;微温。

前胡

降气化痰,宣肺,散风热;微寒。

2.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肺虚久咳,肺热燥咳,瘰疬乳痈肺痈。

甘润。

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开郁。

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肺痈疮毒。

苦泄;象贝母。

瓜篓

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肠燥便秘  胸痹另薤白。

瓜篓根即天花粉;瓜篓皮利气宽胸;瓜篓仁润肠通便。

竹茹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痰热,胃热。

肺胃经。

竹沥

清热豁痰力强。

天竹黄

小儿惊风多用。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宣肺通便。

肺经引经药,诸药之舟楫;平;过量易致恶心。

海藻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3。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各种咳嗽气喘。

小毒慎用;入汤剂后下。

紫苏子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紫苏:叶;苏子:果实。

百部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各种咳(新久、虚实寒热、百日、老年、肺结核)。

紫菀

润肺化痰止咳。

善化痰。

款冬花

润肺止咳化痰。

善止咳。

马兜铃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大肠热痔疮注意用量。

枇杷叶

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

胃热呕吐。

桑白皮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肺热;桑树根皮。

葶苈子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肺中饮邪、痰。

药性猛(大寒)。

白果

敛肺-化痰止咳平喘遥中唯一收涩药。   

 

十四。安神药

  1. 重镇安神药

朱砂

尤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0.3-1g。

磁石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纳气平喘,聪耳明目。

心神不宁惊悸怔忡癫痫,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肾虚气喘,肝肾阴亏耳鸣耳聋视物昏花。

龙骨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

心神不宁心悸怔忡癫痫,肝阳眩晕,滑脱诸证(遗精滑精遗尿崩漏等),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1.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无润肠通便作用。

心血不足之心神不宁。

柏子仁

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

远志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

 

十五。平肝息风药

1.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牡蛎

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代赭石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刺蒺藜

平肝疏肝。

2.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平肝息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火上炎目赤头痛,温热病壮热神昏温毒发斑。

牛黄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热病神昏惊厥抽搐,痰热入心包、中风、惊风、癫痫致神昏、口噤、痰鸣,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痈疽疔毒。

钩藤

息风止痉,清热透邪,清热平肝,凉肝止惊。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外感风热头痛目赤、斑疹透发不畅,头痛眩晕,小儿惊啼夜啼。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肢体麻木中风不遂风湿痹痛。

地龙

息风,通络,平喘,利尿,降压。     

全蝎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僵蚕

祛风止痉,祛风通络,祛风散热,祛风止痒,化痰散结。

 

十六。开窍药   

蟾酥       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麝香

开窍醒神,消肿止痛,活血通经,催产。

闭证神昏,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闭经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头痛,难产死胎包衣不下。

入丸散0.06-0.1,不宜入煎剂。

冰片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入丸散。

石菖蒲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十七。补虚药

  1. 补气药

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肺脾心肾气虚,热病气虚津伤口渴消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服人参不宜喝茶吃萝卜以免影响药力,高血压禁。

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另煎兑服;=花旗参。

党参

补肺脾气,补血生津。

黄芪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肺气虚表虚自汗气虚外感,气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虚疮疡难溃难腐溃久难敛。

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脾气虚,脾虚所致痰饮水肿,气虚自汗(常配黄芪、防风),脾虚胎动不安。

利水生用,补气健脾炒用,健脾止泻炒焦用。

山药

补肺脾肾。

脾虚泄泻。

白扁豆

补脾和中,化湿力强。

甘草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

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用量大)脾气虚,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痛,熱毒疮疡咽喉肿痛药物食物中毒。

湿盛涨满水肿者不宜用。

大枣

脏躁(似更年期综合症)。

  1. 补阳药

鹿茸

壮肾阳益精血,调冲任,强筋骨,托疮毒。

肾阳虚衰精血不足 ,妇女冲任虚寒崩漏带下,肾虚骨弱腰膝无力或小儿五迟,疮疡久溃不敛阴疽疮肿内陷不起。

守而不走(守于肾阳);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

巴戟天

补肾助阳,祛风湿强筋骨,止咳平喘。

淫羊藿

补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

=仙灵脾。

紫河车

养血益气,补肾益精,纳气平喘。

补骨脂

补脾止泻,温肾壮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

五更泻。

 

**肺肾两虚咳喘:紫河车、补骨脂、蛤蚧、冬虫夏草、沉香、磁石、胡桃肉

 

冬虫夏草

纳气平喘。

肺肾两虚咳喘,自汗畏寒。

蝙蝠蛾幼虫身体中长的草。

蛤蚧

纳气平喘,补肺益肾,助阳益精。

杜仲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胎动不安或习惯堕胎。

头痛不离川芎腰痛不离杜仲。

续断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崩漏下血胎动不安。

肉苁蓉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益智仁

开胃摄唾。

菟丝子

平补阴阳,养肝明目,补肾固精,止泻,安胎。

  , , ,肝肾不足胎动不安。

沙苑子

平补阴阳,养肝明目,补肾固精。

  1. 补血药

当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当归头——止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活血;全当归——和血。

熟地黄

补血养阴,益精填髓。

滋腻碍胃。

白芍

柔肝止痛,敛阴止汗。

与甘草一起缓急止痛。

何首乌

益精血,解毒截疟,润肠通便,固肾乌须。

生首乌——解毒截疟,润肠通便;制首乌——益精血,固肾乌须。

阿胶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5~15g,滋腻碍胃,入汤剂烊化冲服。

  1. 补阴药                      

北沙参

补肺胃。

南沙参

补肺胃(力强于北沙参)。

百合

补肺心。

麦冬 

补肺胃心。

天冬

养阴润燥,清火生津。

石斛

补胃肾。

玉竹

补肺胃。

黄精

补肺脾肾,补气养阴。

墨旱莲

补肝肾,凉血止血。

女贞子

补肝肾,乌须明目。

枸杞子

补肝肾,明目。

龟甲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精止血。

肝肾阴虚所致阴虚阳亢阴虚内热阴虚动风。

鳖甲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肝肾阴虚所致阴虚阳亢阴虚内热阴虚动风,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癥瘕积聚久疟疟母(久疟后肝脾肿大)。

十八。收涩药

  1. 固表止汗药
  2.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久咳虚喘,津伤口渴消渴,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多梦。

乌梅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

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腹痛。

五倍子

止血;是叶上虫瘿。

诃子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利咽开音。

肉豆蔻

温中行气,脾肾阳虚、五更泻。

  1.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大汗不止体虚欲脱20-30g;=山萸肉。

桑螵蛸

螳螂卵壳。

海螵蛸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乌贼骨。

莲子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固涩止带。

芡实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鸡头米。

 

十九。涌吐药

 

二十。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雄黄 

解毒,杀虫。

硫黄

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白矾 

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化痰、止血、止泻。

    蛇床子     杀虫止痒,温肾壮阳。

 

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

升药

拨毒化腐。

标签:清热,平喘,消肿,中药学,活血,重点,祛风,止痛
来源: https://blog.csdn.net/king13jkc/article/details/117845386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