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编程语言> 文章详细

算法学习笔记11:跳表

2022-01-23 16:06:00  阅读:136  来源: 互联网

标签:11 链表 结点 复杂度 查找 索引 算法 跳表


跳表:为什么Redis一定要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

前面我们介绍了二分查找算法。当时我讲到,因为二分查找底层依赖的是数组随机访问的特性,所以只能用数组来实现。如果数据存储在链表中,就真的没法用二分查找算法了吗?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对链表稍加改造,就可以支持类似“二分”的查找算法。我们把改造之后的数据结构叫做跳表(Skip list),也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

跳表这种数据结构对你来说,可能会比较陌生,因为一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书籍里都不怎么会讲。但是它确实是一种各方面性能都比较优秀的动态数据结构,可以支持快速地插入、删除、查找操作,写起来也不复杂,甚至可以替代红黑树(Red-black tree)。

Redis 中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就是用跳表来实现的。如果你有一定基础,应该知道红黑树也可以实现快速地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那 Redis 为什么会选择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呢? 为什么不用红黑树呢?学完今天的内容,你就知道答案了。


如何理解 “跳表”

对于一个单链表来讲,即便链表中存储的数据是有序的,如果我们要想在其中查找某个数据,也只能从头到尾遍历链表。这样查找效率就会很低,时间复杂度会很高,是 O(n)。

img

那怎么来提高查找效率呢?如果像图中那样,对链表建立一级“索引”,查找起来是不是就会更快一些呢?每两个结点提取一个结点到上一级,我们把抽出来的那一级叫做索引索引层。你可以看我画的图。图中的 down 表示 down 指针,指向下一级结点。

img

如果我们现在要查找某个结点,比如 16。我们可以先在索引层遍历,当遍历到索引层中值为 13 的结点时,我们发现下一个结点是 17,那要查找的结点 16 肯定就在这两个结点之间。然后我们通过索引层结点的 down 指针,下降到原始链表这一层,继续遍历。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再遍历 2 个结点,就可以找到值等于 16 的这个结点了。这样,原来如果要查找 16,需要遍历 10 个结点,现在只需要遍历 7 个结点。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出,加来一层索引之后,查找一个结点需要遍历的结点个数减少了,也就是说查找效率提高了。那如果我们再加一级索引呢?效率会不会提升更多呢?

跟前面建立第一级索引的方式相似,我们在第一级索引的基础之上,每两个结点就抽出一个结点到第二级索引。现在我们再来查找 16,只需要遍历 6 个结点了,需要遍历的结点数量又减少了。

img

我举的例子数据量不大,所以即便加了两级索引,查找效率的提升也并不明显。为了让你能真切地感受索引提升查询效率。我画了一个包含 64 个结点的链表,按照前面讲的这种思路,建立了五级索引。

img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来没有索引的时候,查找 62 需要遍历 62 个结点,现在只需要遍历 11 个结点,速度是不是提高了很多?所以,当链表的长度 n 比较大时,比如 1000、10000 的时候,在构建索引之后,查找效率的提升就会非常明显。

前面讲的这种链表加多级索引的结构,就是跳表。我通过例子给你展示了跳表是如何减少查询次数的,现在你应该比较清晰地知道,跳表确实是可以提高查询效率的。接下来,我会定量地分析一下,用跳表查询到底有多快。


用跳表查询到底有多快

前面我讲过,算法的执行效率可以通过时间复杂度来度量,这里依旧可以用。我们知道,在一个单链表中查询某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 O(n)。那在一个具有多级索引的跳表中,查询某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

这个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比较难想到。我把问题分解一下,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链表里有 n 个结点,会有多少级索引呢?

按照我们刚才讲的,每两个结点会抽出一个结点作为上一级索引的结点,那第一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 n/2,第二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 n/4,第三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 n/8,依次类推,也就是说,第 k 级索引的结点个数是第 k-1 级索引的结点个数的 1/2,那第 k级索引结点的个数就是 n/(2k)。

假设索引有 h 级,最高级的索引有 2 个结点。通过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n/(2h)=2,从而求得 h=log2n-1。如果包含原始链表这一层,整个跳表的高度就是 log2n。我们在跳表中查询某个数据的时候,如果每一层都要遍历 m 个结点,那在跳表中查询一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m*logn)。

那这个 m 的值是多少呢?按照前面这种索引结构,我们每一级索引都最多只需要遍历 3 个结点,也就是说 m=3,为什么是 3 呢?我来解释一下。

假设我们要查找的数据是 x,在第 k 级索引中,我们遍历到 y 结点之后,发现 x 大于 y,小于后面的结点 z,所以我们通过 y 的 down 指针,从第 k 级索引下降到第 k-1 级索引。在第 k-1 级索引中,y 和 z 之间只有 3 个结点(包含 y 和 z),所以,我们在 K-1 级索引中最多只需要遍历 3 个结点,依次类推,每一级索引都最多只需要遍历 3 个结点。

img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到 m=3,所以在跳表中查询任意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logn)。这个查找的时间复杂度跟二分查找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我们其实是基于单链表实现了二分查找,是不是很神奇?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查询效率的提升,前提是建立了很多级索引,也就是我们在第 6 节讲过的空间换时间的设计思路。


跳表是不是很浪费内存

比起单纯的单链表,跳表需要存储多级索引,肯定要消耗更多的存储空间。那到底需要消耗多少额外的存储空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跳表的空间复杂度。

跳表的空间复杂度分析并不难,我在前面说了,假设原始链表大小为 n,那第一级索引大约有 n/2 个结点,第二级索引大约有 n/4 个结点,以此类推,每上升一级就减少一半,直到剩下 2 个结点。如果我们把每层索引的结点数写出来,就是一个等比数列。

img

这几级索引的结点总和就是 n/2+n/4+n/8…+8+4+2=n-2。所以,跳表的空间复杂度是 O(n)。也就是说,如果将包含 n 个结点的单链表构造成跳表,我们需要额外再用接近 n 个结点的存储空间。那我们有没有办法降低索引占用的内存空间呢?

我们前面都是每两个结点抽一个结点到上级索引,如果我们每三个结点或五个结点,抽一个结点到上级索引,是不是就不用那么多索引结点了呢?我画了一个每三个结点抽一个的示意图,你可以看下。

img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级索引需要大约 n/3 个结点,第二级索引需要大约 n/9 个结点。每往上一级,索引结点个数都除以 3。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设最高一级的索引结点个数是 1。我们把每级索引的结点个数都写下来,也是一个等比数列。

img

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总的索引结点大约就是 n/3+n/9+n/27+…+9+3+1=n/2。尽管空间复杂度还是 O(n),但比上面的每两个结点抽一个结点的索引构建方法,要减少了一半的索引结点存储空间。

实际上,在软件开发中,我们不必太在意索引占用的额外空间。在讲数据结构和算法时,我们习惯性地把要处理的数据看成整数,但是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原始链表中存储的有可能是很大的对象,而索引结点只需要存储关键值和几个指针,并不需要存储对象,所以当对象比索引结点大很多时,那索引占用的额外空间就可以忽略了


高效的动态插入和删除

跳表长什么样子我想你应该已经很清楚了,它的查找操作我们刚才也讲过了。实际上,跳表这个动态数据结构,不仅支持查找操作,还支持动态的插入、删除操作,而且插入、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是 O(logn)。

我们现在来看下, 如何在跳表中插入一个数据,以及它是如何做到 O(logn) 的时间复杂度的?

我们知道,在单链表中,一旦定位好要插入的位置,插入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很低的,就是 O(1)。但是,这里为了保证原始链表中数据的有序性,我们需要先找到要插入的位置,这个查找操作就会比较耗时。

对于纯粹的单链表,需要遍历每个结点,来找到插入的位置。但是,对于跳表来说,我们讲过查找某个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 O(logn),所以这里查找某个数据应该插入的位置,方法也是类似的,时间复杂度也是 O(logn)。我画了一张图,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插入的过程。

img

好了,我们再来看删除操作。

如果这个结点在索引中也有出现,我们除了要删除原始链表中的结点,还要删除索引中的。因为单链表中的删除操作需要拿到要删除结点的前驱结点,然后通过指针操作完成删除。所以在查找要删除的结点的时候,一定要获取前驱结点。当然,如果我们用的是双向链表,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跳表索引动态更新

当我们不停地往跳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我们不更新索引,就有可能出现某 2 个索引结点之间数据非常多的情况。极端情况下,跳表还会退化成单链表。

img

作为一种动态数据结构,我们需要某种手段来维护索引与原始链表大小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如果链表中结点多了,索引结点就相应地增加一些,避免复杂度退化,以及查找、插入、删除操作性能下降。

如果你了解红黑树、AVL 树这样平衡二叉树,你就知道它们是通过左右旋的方式保持左右子树的大小平衡(如果不了解也没关系,我们后面会讲),而跳表是通过随机函数来维护前面提到的“平衡性”。

当我们往跳表中插入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同时将这个数据插入到部分索引层中。如何选择加入哪些索引层呢?

我们通过一个随机函数,来决定将这个结点插入到哪几级索引中,比如随机函数生成了值 K,那我们就将这个结点添加到第一级到第 K 级这 K 级索引中。

img

随机函数的选择很有讲究,从概率上来讲,能够保证跳表的索引大小和数据大小平衡性,不至于性能过度退化。至于随机函数的选择,我就不展开讲解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在 GitHub 上的代码或者 Redis 中关于有序集合的跳表实现。

跳表的实现还是稍微有点复杂的,我将 Java 实现的代码放到了 GitHub 中,你可以根据我刚刚的讲解,对照着代码仔细思考一下。你不用死记硬背代码,跳表的实现并不是我们这节的重点。


解答开篇

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现在,我来讲解一下开篇的思考题:为什么 Redis 要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而不是红黑树?

Redis 中的有序集合是通过跳表来实现的,严格点讲,其实还用到了散列表。不过散列表我们后面才会讲到,所以我们现在暂且忽略这部分。如果你去查看 Redis 的开发手册,就会发现,Redis 中的有序集合支持的核心操作主要有下面这几个:

  • 插入一个数据;
  • 删除一个数据;
  • 查找一个数据;
  • 按照区间查找数据(比如查找值在[100, 356]之间的数据);
  • 迭代输出有序序列。

其中,插入、删除、查找以及迭代输出有序序列这几个操作,红黑树也可以完成,时间复杂度跟跳表是一样的。但是,按照区间来查找数据这个操作,红黑树的效率没有跳表高。

对于按照区间查找数据这个操作,跳表可以做到 O(logn) 的时间复杂度定位区间的起点,然后在原始链表中顺序往后遍历就可以了。这样做非常高效。

当然,Redis 之所以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跳表更容易代码实现。虽然跳表的实现也不简单,但比起红黑树来说还是好懂、好写多了,而简单就意味着可读性好,不容易出错。还有,跳表更加灵活,它可以通过改变索引构建策略,有效平衡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

,Redis 之所以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跳表更容易代码实现。虽然跳表的实现也不简单,但比起红黑树来说还是好懂、好写多了,而简单就意味着可读性好,不容易出错。还有,跳表更加灵活,它可以通过改变索引构建策略,有效平衡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

不过,跳表也不能完全替代红黑树。因为红黑树比跳表的出现要早一些,很多编程语言中的 Map 类型都是通过红黑树来实现的。我们做业务开发的时候,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不用费劲自己去实现一个红黑树,但是跳表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实现,所以在开发中,如果你想使用跳表,必须要自己实现。

标签:11,链表,结点,复杂度,查找,索引,算法,跳表
来源: https://blog.csdn.net/m0_50226268/article/details/122652538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