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汉语-词语:孑遗

2020-04-05 10:52:32  阅读:658  来源: 互联网

标签:活化石 孑遗 词语 植物 汉语 生物 灭绝 物种


ylbtech-汉语-词语:孑遗
孑遗,汉语词汇。 拼音:jié yí 释义:1、遗留;残存。2、残存者;遗民。3、指遗迹。 孑遗物种亦称古特有种或“残遗种”。是指过去分布比较广泛,而现在仅存在于某些局限地区的古老动植物种,如新西兰的楔齿蜥和中国的银杏及水杉等。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孑遗
拼    音:jié yí
释    义:遗留;残存
出    处:《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
引证解释:残存者;遗民
英    译:survivor

目录

  1. 汉语词语
  2. ▪ 基本解释
  3. ▪ 出处与详解
  1. 孑遗生物
  2. ▪ 物种简介
  3. ▪ 植物位置
  1. ▪ 生物
  2. ▪ 型态特征
  3. ▪ 冰河孓遗
2、
2.返回顶部
1、

汉语词语

 

基本解释

[survivor] 残存者;遗民 三陷之后,城中无孑遗。--《明史》  

出处与详解

1、遗留残存
  ①《诗·大雅·云汉》:“ 周 馀黎民,靡有孑遗。” 毛 传:“孑然遗失也。” 陈奂 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馀也。靡孑遗,即无馀遗。”
  ②《后汉书·应劭传》:“逆臣 董卓 ,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③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④《东坡志林》今岁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余,荡尽无复孑遗矣。追思曩时,真一梦耳。
  ⑤《明史·黄凤翔传》:“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
  ⑥郭沫若 《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
2、残存者;遗民
  ①《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②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 顾 贼嗣是拥众数十万,驰骋蹫躏于 浙 东西千里中,陷城无虚月,势益张, 江 浙 孑遗,无不趋 上海 洋泾之上。”
  ③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3、指遗迹
  ①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②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 中国 文字的起源,或者 中国 原始文字的孑遗。”
 

孑遗生物

 

物种简介

残遗种分布地区的缩小,是由于地质史变迁,该种在原来生存地区大量绝灭所致。在较古老的地质史上曾经发育广泛、种类很多、分布很广泛的动物和植物,在较新的地质年代或现在则大衰退,只存有一两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方,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动物和植物称为孑遗生物。如中国的大熊猫水杉、银杏及美国的红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孑遗生物,是一个并没有太多严格限定意义的名词。在表述孑遗生物前,先要说一下活化石(Living fossil)。 有些动、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历史时期,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还保留有大量的化石,但在某一时期后,几乎绝迹,只有极少数种能生存下来,这些生物种就称为“活化石”。简单地讲,“活化石”是指任何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而没有其他现存的近似种,这些种类曾经从主要的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并保留过去原始的特性。或者说是指起源久远,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而目前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生物的形态和在化石中发现的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且其近缘类群多已灭绝,因此比较孤立,进化缓慢的生物。 而按有些人的看法,活化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他们认为广义的活化石包括凡在地质历史上所发生过的且至今仍生存着的生物,而狭义的活化石基本上就是指孑遗生物了,并且认为孑遗生物一定是活化石,细微的区别在于,凡属活化石的现生生物未出现灭绝的趋势,而孑遗则在现今已经出现了灭绝趋势,甚至有的已在灭绝的边缘上,如苏铁就可称为活化石,但不能讲是孑遗植物。按照一般的看法,有些生物在地质历史的较古老的时期,曾经非常发育、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到了第三纪或第四纪晚期以后,这些生物出现大范围的衰退,只有一种或极少几种孤独地生存于极有限的某个地区,并且有日趋灭绝之势,这类生物便是孑遗生物了,如大熊猫、银杏、红杉等。 判断是否为孑遗生物的最主要的根据应该是所发现的化石和现在活体为同一个种,也就是说和它处于同时代的同一类群的相似物种都已经绝灭了,唯有它存活下来,这样才可以称之为“孑遗”。由于同一类群的相似植物都绝灭了,其性状和现存的其它物种显然有极大的差别。以银杏为例,在多数教科书上常将其于苏铁同并列为纲一等级,这预示着两者性状差异极大,具体可从生殖器官的形态,叶子的形态等方面分析。  

植物位置

孑遗植物指的是现存的系统位置非常孤立,几乎在现存植物中找不到其他近缘物种,而在化石记录又显示其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确实存在的这样一类植物。银杏之所以被称为孑遗植物就是如此。而苏铁则不同,世界上现存苏铁目中5个科,10属60种,因此还不能称其为孑遗植物。  

生物

孓遗生物:源自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生物,如红桧台湾冷杉台湾山椒鱼樱花钩吻鲑 台湾海峡的隔离作用,造成植物物种有很大的歧异度 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供了充沛食物及栖息环境,以昆虫、鸟类、两栖类最常见 台湾鸟类多的原因: 1.具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温暖潮湿环境 2.有山地、河口、潮间带等栖息地  

型态特征

孑遗生物包含许多冰河时期的动植物,例如:苏铁、樱花钩吻鲑、银杏等都是,其外部型态并没有共同的特征可以归纳,不过在分布上通常都显得较为局限且不连续。其实生物学家也是在比较各地的动植物时,才发现到许多生物呈现不连续的分布,有些在地质证据(孢粉实体化石等)更直接显示曾经大量分布过,因此才厘清这一类特别的动植物来源。 冰河孑遗生物在台湾最著名的就是樱花钩吻鲑,在投入无数人力、物力后,目前已在雪霸国家公园复育成功。李志颖说,樱花钩吻鲑复育的地点在高山溪流,气候仍属温带,而高山锯锹型虫更珍贵的是,它已衍化到适应八卦山这种亚热带气候。  

冰河孓遗

地球地质史上曾经历多次全球性气温下降,导致冰河及两极冰帽面积因大量水份结冻而增加,使得全球海平面高度下降。其对生物的影响,除导致北方生物因不适寒冷气候而往南方迁移,还可能造成部份生物,因连接岛屿与大陆间的路桥,遭上升海水淹没等冰河因素遗留在较低纬度地区,成为冰河孑遗生物。 台湾岛约在第四纪初浮出水面,其间部分时期与大陆相连,因此欧亚大陆第三纪古老物种得以进入台湾,之后有四次规模较大的冰河期,台湾都未覆冰,所以其生态环境未受到毁灭式的伤害,一万多年前最后一次冰河北退之后,地球气温回暖,而这些从冰河期即遗留下来的生物就称为孑遗生物。 由于冰河期来临时,北方或耐寒的物种会扩张领域至现在温暖地带,但当温度回升或地壳变动后,造成其生存环境改变,因此分布范围缩减,而形成许多孤立的族群。大多数族群都因找不到合适环境而灭绝,只有少数族群因为退缩到高山等类似环境的地方而可以继续生存,形成所谓“孑遗生物”。 或许是造物主的精心设计,或许是大多数族群都因找不到合适环境而灭绝,只有少数族群因为退缩到高山等类似环境的地方而可以继续生存,形成所谓“孑遗生物”。 或许是造物主的精心设计,或许是大自然的无心插柳,这个原始生物的求生之道,不仅改变了生物的演化,也改变了地球的演化。选择碳酸钙外壳的原始生物,显然押对了宝,他们多子多孙,瓜蒂矊綖,历经多少次大灭绝的挑战,直到今天仍然人丁兴旺。

古生物学总论

 

▪ 古生物学 ▪ 化石生物学 ▪ 古生物化学 ▪ 应用古生物学 ▪ 古动物学
▪ 古无脊椎动物学 ▪ 古昆虫学 ▪ 古脊椎动物学 ▪ 古人类学 ▪ 古植物学
▪ 古藻类学 ▪ 古种子学 ▪ 微体古生物学 ▪ 古病理学 ▪ 古生物地理学
▪ 古动物地理学 ▪ 经济古生物学 ▪ 古植物地理学 ▪ 生物层积学 ▪ 生物矿物学
▪ 生物矿化作用 ▪ 功能形态学 ▪ 达尔文学说 ▪ 新达尔文学说 ▪ 均变论
▪ 种系渐变论 ▪ 渐进律 ▪ 灾变论 ▪ 新灾变论 ▪ 生物发生律
▪ 渐变论 ▪ 点断平衡 ▪ 现代综合论 ▪ 演化古生态学 ▪ 演化发育生物学
▪ 艾伦法则 ▪ 贝格曼法则 ▪ 科普法则 ▪ 物种形成 ▪ 滞域成种
▪ 边域成种 ▪ 聚量成种 ▪ 机遇种 ▪ 雏形种 ▪ 避难种
2、
3.返回顶部
 
4.返回顶部
 
5.返回顶部
   
6.返回顶部
 
warn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标签:活化石,孑遗,词语,植物,汉语,生物,灭绝,物种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2636202.html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