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系统相关> 文章详细

垃圾回收机制和内存泄漏问题

2022-02-07 16:32:20  阅读:321  来源: 互联网

标签:泄漏 垃圾 变量 回收 引用 var 内存


垃圾回收机制

浏览器的javascript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也就是说执行环境会负责管理代码执行过程中的使用内存其原理时垃圾收集器会定期找出哪些不在继续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其内存。但是这个过程不是实时的因为其开销较大并且GC时停止响应其他操作,所以垃圾回收器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的执行。

只有函数内的变量才可能被回收

不再使用的变量也就是生命周期结束的变量,当然只可能是局部变量,全局变量的生命周期直至浏览器卸载页面才会结束。局部变量只在函数的执行过程中存在,而在这个过程中会为局部变量在栈或堆上分配相应的空间,以存储它们的值,然后在函数中使用这些变量,直至函数结束,而闭包中由于内部函数的原因,外部函数并不能算是结束。

还是上代码说明吧:

function fn1() {
    var obj = {name: 'hanzichi', age: 10};
}
function fn2() {
    var obj = {name:'hanzichi', age: 10};
    return obj;
}

var a = fn1();
var b = fn2();

分析:
我们来看代码是如何执行的。首先声明了两个函数,分别叫做 fn1 和 fn2,当 fn1 被调用时,进入 fn1 的环境,会开辟一块内存存放对象{name: ‘hanzichi’, age: 10},而当调用结束后,出了fn1的环境,那么该块内存会被 JS 引擎中的垃圾回收器自动释放;在 fn2 被调用的过程中,返回的对象被全局变量 b 所指向,所以该块内存并不会被释放。

到底那个变量是没有用的

垃圾收集器必须跟踪到底哪个变量没用,对于不再有用的变量打上标记,以备将来收回其内存。通常情况下有两种实现方式:标记清除和引用计数。引用计数不太常用,标记清除较为常用。

标记清除(因为常用,所以先接受)

js中最常用的垃圾回收方式就是标记清除。当变量进入环境时,例如,在函数中声明一个变量,就将这个变量标记为“进入环境”。从逻辑上讲,永远不能释放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用的内存,因为只要执行流进入相应的环境,就可能会用到它们。而当变量离开环境时,则将其标记为“离开环境”。

function test(){
var a = 10 ;       // 被标记 ,进入环境 
var b = 20 ;       // 被标记 ,进入环境
}
test();            // 执行完毕 之后 a、b又被标离开环境,被回收。

垃圾回收器在运行的时候会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都加上标记(当然,可以使用任何标记方式)。然后,它会去掉环境中的变量以及被环境中的变量引用的变量的标记(闭包)。而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将被视为准备删除的变量,原因是环境中的变量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些变量了。最后,垃圾回收器完成内存清除工作,销毁那些带标记的值并回收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到目前为止,IE9+、Firefox、Opera、Chrome、Safari 的 JS 实现使用的都是标记清除的垃圾回收策略,只不过垃圾收集的时间间隔互不相同。

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的含义是跟踪记录每个值被引用的次数。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将一个引用类型值赋给该变量时,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是1。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另一个变量,则该值的引用次数加 1。相反,如果包含对这个值引用的变量又取得了另外一个值,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减 1。当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变成 0 时,则说明没有办法再访问这个值了,因而就可以将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回收回来。这样,当垃圾回收器下次再运行时,它就会释放那些引用次数为 0 的值所占用的内存。
这段也需要背,面试会问到的

function test() {
    var a = {};    // a指向对象的引用次数为1
    var b = a;     // a指向对象的引用次数加1,为2
    var c = a;     // a指向对象的引用次数再加1,为3
    var b = {};    // a指向对象的引用次数减1,为2
}

什么是内存泄漏?

程序的运行需要内存。只要程序提出要求,操作系统或者运行时(runtime)就必须供给内存。

对于持续运行的服务进程(daemon),必须及时释放不再用到的内存。否则,内存占用越来越高,轻则影响系统性能,重则导致进程崩溃。

不再用到的内存,没有及时释放,就叫做内存泄漏(memory leak)。

chrome浏览器查看内存泄漏

如果连续五次垃圾回收之后,内存占用一次比一次大,就有内存泄漏。这就要求实时查看内存占用。

Chrome自带的内存调试工具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内存使用情况和内存泄露:
在 Timeline -> Memory 点击record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打开开发者工具,选择 Timeline 面板
  • 在顶部的Capture字段里面勾选 Memory
    点击左上角的录制按钮。
  • 在页面上进行各种操作,模拟用户的使用情况。
  • 一段时间后,点击对话框的 stop 按钮,面板上就会显示这段时间的内存
    占用情况。

vue中的内存泄露问题

  1. 如果在mounted/created钩子中使用 JS 绑定了DOM/BOM对象中的事件,需要在 beforeDestroy中做对应解绑处理;
  2. 如果在 mounted/created钩子中使用了第三方库初始化,需要在 beforeDestroy中做对应销毁处理(一般用不到,因为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全局 Vue.use);
  3. 如果组件中使用了 setInterval,需要在 beforeDestroy中做对应销毁处理;
mounted() {
    const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ime-line')
    this.width = box.offsetWidth
    this.resizefun = () => {
      this.width = box.offsetWidth
    }
    window.addEventListener('resize', this.resizefun)
  },
  beforeDestroy() {
    window.removeEventListener('resize', this.resizefun)
    this.resizefun = null
  }

JS中的内泄露

  1. 循环引用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DOM对象被一个Javascript对象引用,与此同时又引用同一个或其它的Javascript对象,这个DOM对象可能会引发内存泄露。这个DOM对象的引用将不会在脚本停止的时候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要想破坏循环引用,引用DOM元素的对象或DOM对象的引用需要被赋值为null。

  1. 闭包

在闭包中引入闭包外部的变量时,当闭包结束时此对象无法被垃圾回收(GC)

var a = function() {
  var largeStr = new Array(1000000).join('x');
  return function() {
    return largeStr;
  }
}();
  1. DOM泄露
    当原有的COM被移除时,子结点引用没有被移除则无法回收。
var select = document.querySelector;
var treeRef = select('#tree');

//在COM树中leafRef是treeFre的一个子结点
var leafRef = select(’#leaf’);
var body = select(‘body’);

body.removeChild(treeRef);

//#tree不能被回收入,因为treeRef还在
//解决方法:
treeRef = null;

//tree还不能被回收,因为叶子结果leafRef还在
leafRef = null;

//现在#tree可以被释放了。

  1. . Timers计(定)时器泄露

定时器也是常见产生内存泄露的地方

for (var i = 0; i < 90000; i++) {
  var buggyObject = {
    callAgain: function() {
      var ref = this;
      var val = setTimeout(function() {
        ref.callAgain();
      }, 90000);
    }
  }

buggyObject.callAgain();
//虽然你想回收但是timer还在
buggyObject = null;
}

练练这个特殊的

var list = {
name:"标题",
sum:function (){
window.setTimeout(function(){
console.log(this)
},1000)
}
}
list.sum();

 
 

    标签:泄漏,垃圾,变量,回收,引用,var,内存
    来源: https://blog.csdn.net/m0_61255374/article/details/122810758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